绥阳茅垭镇:340个院落会摸透“民生账本”
新华网贵州频道6月15日电 “这个群众会开得好呀!不仅给我们送来了党的政策,还帮我们解决了多年来一直想修却没有修成的公路,希望以后像这样的会能多一些。”近日,家住绥阳县茅垭镇茅垭村的蒋现德,提起茅垭镇正在开展的干群结亲活动,就赞不绝口。
自5月以来,茅垭镇以深入贯彻落实“三严三实”为契机,以干群结亲为纽带,以精准扶贫为抓手,以实现全面小康为目的,通过班子成员带队,干部包组和农民夜校等形式。深入每个村组召开群众会、编制扶贫规划等形式,宣传党的政策、听取群众意见,现场会办群众在发展中遇到的燃眉之急。“对于每个村民组的群众会,不管多少人参加,我们都要开,而且要有具体的内容,”茅垭镇镇长张玉辉道出群众会的作用。
“通过召开群众会有几个好处,一是提升干部素质,增强干部的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通过让干部深入群众一线中去与群众结成亲戚,既能帮助我们的干部成长,也能让我们的干部更加体会群众的不容易,从而促进干部改变作风,促进工作,达到‘让干部沉下去,民心聚起来’的目的;二是通过逐村逐组的走访、编写扶贫规划,摸清了家底,在下步项目申报和落地过程中,才有的放矢,不盲目,为十三五规划和扶贫攻坚项目的争取奠定基础。”茅垭镇党委书记耿贵杰说到。
茅垭镇和平村的支部书记陈安红,在开展干群结亲的过程中,主动听取群众意见通过对,依托神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带动村民主动调整发展猕猴桃。通过村民组开会决定,在管理好在自己园区内的野生猕猴桃的产业结构,发展200亩红心猕猴桃,并积极争取了“五项目建设工程”资金20万元用于猕猴桃基地建设。
通过干群结亲,主动深入这种模式,该镇共收集了群众的意见建议1200多条,启动了对90%以上村组的扶贫规划编制工作。“下一步,我们一方面将围绕建设西部最美乡村、打造山泉水产之乡的目标,做好生态旅游、城镇开发,产业发展和扶贫攻坚这四张名片,把群众的所思所盼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固化干群结亲这种模式,变等上门为沉下去,打通干部群众之间的经络,推动干部转变作风。”耿贵杰已经有了长远打算。 (石芝谋 倪旭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