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转型升级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12.09.2014 17:02
本文来源: 扶贫办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省在草地畜牧业发展的道路上,结合自身资源,走生态绿色发展之路,利用大量荒山资源,大力实施种草养羊项目,发展特色草地畜牧业,不断探索草地畜牧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国务院扶贫办的关心支持下,贵州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整合资源,扶贫部门不断加大草地畜牧业发展力度,使之成为贵州省十大扶贫产业中起步最早、覆盖面最广、资金投入最大、贫困户参与最多的新兴支柱产业,迅速覆盖50多个县。全省上下在推进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的进程中,及时统一了发展思路,快速集聚了市场要素,有效拉动了社会投资,拓宽了增收渠道,探索了成功的模式机制,奠定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三赢”,呈现出“提速发展、后劲增强、增效明显”的良好态势。
2007-2013年,项目区累计投放畜禽240万个羊单位;出栏300多万个羊单位,实现销售收入30多亿元;存栏300多万个羊单位,价值约30亿元;已建成的养殖场、草地等固定资产价值约20亿元;项目区累计种植牧草、秸秆及改良草山草坡280万亩,草地载畜量和养畜量保持合理平衡,植被四季常青,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遏制了石漠化恶化趋势。项目覆盖了近600个乡镇、1800个村,解决了10万户农民的就地就近转产就业问题,项目区农民仅种草养畜一项年人均收入就超过4000元。项目区建成500多个草地畜牧业示范基地,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产业体系加快完善,产业链条逐步配套,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效益不断增加,涌现一批产业发展大县,发展了一批专业乡村和养殖小区,扶持培育了一批规模养殖企业、合作社、示范户,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农户积极性提高的良好局面。
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成效明显,但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全省各级扶贫部门要深入总结经验教训,从“找目标、找差距、找问题”入手,下大力气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产业扶贫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机制、举措、方法,寻求新的突破,加快发展,加速转型,进一步提高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的成效。
一是抓好机制创新。在强化“精准扶贫”的扶贫新格局下,要深入研究、总结,大力发展“公司+合作社+示范户+基地+贫困农户”模式,创新资金使用机制,规范项目实施机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相结合,采取联合养殖、入股分红、分散寄养、集中代养等方式规模化发展,促进产业扶贫与精准扶贫“双赢”,大力提升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成效。
二是抓好产业发展。在扶贫资金项目审批权限改革下放的形势下,省扶贫办将研究如何既扶持重点又兼顾面上。各地结合实际,可在下达的资金中自主安排发展草地畜牧业。一要按照“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的要求,明确“11655”发展思路,即:坚持提高养殖效益和农民增收“1个中心”,坚持良种良法优质高效“1个原则”,大力推进品种良种化、圈舍标准化、牧草高产化、饲养规范化、防疫程序化、经营规模化“6个优化”,大力推进工作重点、区域布局、组织模式、资金使用、项目管理“5个改进”,大力推进养殖主体、养殖模式、养殖品种、养殖技术、养殖规模“5个转型”,推动草地畜牧业更好更快发展。二要进一步强化关键环节。强化“项目产业化、产业项目化”,通过项目实施促进产业发展;强化招商引资和技术服务,解决发展主体和养殖技术两个难题;强化园区示范、龙头引领、合作社带动、基地辐射,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强化工作方法、机制规范,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三要进一步抓好园区建设。扶贫部门负责牵头指导15个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主要集中在优势区域和产业大县,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重要抓手。要强化品种、品质、品牌“三品”生产,整合资源要素,加强招商引资,健全产业体系,完善产业链条,创新体制机制,体现扶贫特色,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做强做大草地畜牧业产业。四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抓好村支两委、扶贫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三支队伍建设,将支部建在产业上、园区上,将合作组织建成上联龙头、下联农户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三支队伍在组织领导、示范引领、宣传发动方面的作用,提高组织化、规模化水平。
三是抓好项目实施。根据草地畜牧业的特点,项目县要加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结合发展条件、能力和积极性,选择实施乡镇,选准项目区,选好项目户,选对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为项目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抓好项目监管。根据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改革,扶贫部门的工作重点要强化督促检查。省办组织抽查,市(州)全面检查,县自查、验收。既要搞清楚项目实施进度、效果等情况,作为项目资金计划安排的重要依据,还要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
五是抓好项目谋划。各项目县特别是那些重点发展草地畜牧业的大县,要下大力气做好项目谋划和准备工作,为次年项目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每年下半年,各地要超前准备次年的项目方案,选择落实项目区,搞好宣传发动,组织农民养殖合作社,制定种畜采购计划,及时组织建圈和种草。明年,省办的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项目将继续实行“竞争进档、分档扶持”,采取“逐级申报、竞争入围”的方式,结合项目实施质量、产业发展成效、项目申报水平三个方面,择优立项扶持,倾斜支持积极性高、工作力度大、发展效果好的重点大县。
本文来源: 扶贫办
12.09.2014 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