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学者萧克:唯一获茅盾文学奖荣誉奖的开国上将

14.07.2015  15:31

一九五五年,萧克被授予上将军衔。

纪念开国上将萧克诞辰108周年

军人学者”萧克:唯一获过茅盾文学奖荣誉奖开国上将(组图)

编者按: 7月14日是开国上将萧克单程108周年纪念日。1907年7月14日出生在湖南嘉禾的萧克,容战将、军事教育家和作家于一身。他25岁当军长,27岁率领红六军团先遣西征,拉开了万里长征的序幕,29岁正式被任命为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抗战前夕,刚刚而立之年的萧克就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成为那一级将领中最年轻的一位。他同时还是在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都担任过高级将领的将军,与十大元帅中的每一个都有交集的将军,早年曾参加南昌起义。新中国成立后,萧克曾任军训部长、训练总监部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校长,军事学院院长兼第一政委。枪林弹雨中,萧克1937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浴血罗霄》,日后引起巨大反响。曾获茅盾文学奖荣誉奖,他也是唯一获过茅盾文学奖的开国将军。

法文地图和外国传教士帮他找到贺龙

1934年8月,萧克等人接到找贺龙命令。萧克回忆,最大的问题是部队对地形不熟悉,没有地图,全靠找向导问路。当地的向导对五里以外的事情就不知道了。在旧州,他们遇到了外国传教士薄复礼和海曼。一个意外的收获是,在教堂,找到一张一平方米大的贵州地图。萧克马上把墙上的地图取下来,一看全是外国文字就找来稍懂外语的张子意和袁任远,说不是英文看不懂。萧克听说那个叫薄复礼的传教士会汉语,就让他把地图上的地名翻译成中文。薄复礼说是法文,在一盏煤油灯和一盏马灯的照明下,薄复礼说,萧克记,一直干了大半夜完成了翻译工作。直到这个时候,萧克才知道,他要去与贺龙会合的地点在什么位置。

29岁成为红军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人

1936年2月,二、六军团透过滇军防线,直趋滇东。这时,他们接到红军总司令部的来电,要他们北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大举北进。萧克建议部队佯逼昆明,却突然西进。他们在丽江和石鼓等地出其不意地北渡金沙江。接着萧克又连翻了三座大雪山,经过了今日也是著名风景区的稻城。于1936年6月在理化与前来接他们的四方面军32军会合。7月5日,与四方面军大会师后的3天,在四川甘孜,红二、六军团接到中央军委电令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为总指挥,任弼时为政委,年仅29岁的萧克为副总指挥。萧克成为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人。

军人学者” 能诗善书

在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帅中,很多人都是在革命军队中才逐渐开始学习文化,进而在战争中学会战争的。在战争年代,几乎高小毕业的人就被冠以“知识分子”的名头了。在这些将帅中,能诗善书的萧克可以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儒将,正像斯诺前夫人在《中国老一辈革命家(自传)》中所评价的那样:“像周恩来、徐向前和毛泽东一样,萧克是中国人所称的‘军人学者’的再世。”萧克将军1937年5月于战火中伏案创作长篇小说《罗霄军》,约两年,得初稿。1988年,将军重新修改后以《浴血罗霄》名出版,轰动文坛,1991年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荣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