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蒂古丽长篇小说《百年血脉》出版(后记)
京东商城购书网址: http://item.jd.com/1446640710.html
天猫商城购书网址: http://item.jd.com/1415523803.html
一个家族的百年融合史,就像裂叶榆在成长中不断翘起树皮,生出浅浅的裂痕,薄薄的一片
又一片从树干上剥落的过程。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剥离的痛楚,就像感受到细胞从自己身上脱落。被迫割裂,而又不愿割裂的哀恸从内心深处发出,折断的声音清晰可辨。文化的、习俗的、生命的印记,被时光和环境撞击,甩下一条失魂落魄的尾巴,然后惊慌失措地逃走。这是文化的命,也是人类的命,是文明发展过程中必然要付出的代价。这样的疼痛,我们的祖先或轻或重地经历过。
我相信人类是同一个相互联接的肢体,每一个器官的疼痛,都是人类共同的疼痛。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人类这个巨大身躯上的一个分子,彼此相连,牵动一个便会影响到另一个。生命就像花粉,随着命运的风漂流,你无法预料,有一天,你的子孙会和哪一支血脉交融,碰撞杂糅出什么样的文化来。不同的文化就像正电荷与负电荷,撞击时会发出剌耳的噪声,也会产生耀眼的火花。暖湿气团与干冷气团的交锋会带来雷鸣,也会带来一场激情的雨,这种撞击与交锋,也许就是文明融合与进步的前奏。
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化缝隙总是越来越窄的,我们文化差异越来越小,身份认同指向中华民族这个更具包容性的巨大符号。小说中太外公逃荒路上捡来的汉族孩子进了教,我把这看作一种超越种族的人性。人类不会因为疼痛,就停止前行,就丢失了人性。生命是建立在同一种尊严基础上的,善良和美德没有隔离网,人类的天性是向善的,神的光环下庇佑的是所有的生命。
人类在本能地前进的同时,层层叠叠地沉淀了许多文化,这些文化像粘在一起的泥土,已经分不出哪一粒来自哪个文化土壤。它们被时间紧紧地挤压在一起,石化,拥有新的属性。人类的汪洋大海拥有共同的盐分,在海水中也已然分辨不出一滴水是来自黄河、恒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还是底格里斯河……
我希望自己是站在人类进步的角度看待命运,跳出民族的界限,用更广阔、更包容的语言,来客观、冷静地写一部家族史,体现一个家族在历史、在社会进步中的意义,让这段家庭史成为浩繁人类史中小小的一笔。小说中所展现的心理冲突,只是来自于客观真实的一部分,但那不是全部,硝烟弥散后,更多的是虔诚的祈祷。
感谢这本书的编辑北京时代华文出版社的王水女士,我们职业、民族、信仰不同,这并没有妨碍我们之间跨越地域、宗教、文化的心灵交流,这也是基于一种精神上的融合吧。
2014年11月5日于余姚河姆渡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