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打通贵州山地经济“任督二脉”

14.09.2015  09:55

    避暑、摄影、赏花、摘果、农家乐……很难想像,以前只懂得凭借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种种苞谷等粮食作物的一些贵阳的偏僻山村,在短短的几年间竟会出现这些元素。

    近年来,贵阳市大力推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建设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点,有花有果的修文折溪村、拥有独特草原风光的花溪高坡村、充满古文化的乌当竹林村……它们吸引了越来越多全国各地游客的眼球。

    这些美丽乡村通过与贵阳19个省级农业园区之间的配套联动,融合发展,形成了“以农促旅、以旅助农、产城互动、综合一体”的融合发展格局,有力提升了当地乡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修文县折溪村:农旅一体 铸就发展快车道

    92户白墙青瓦的双层阁楼整齐布局、平整洁净的水泥道路通村入户、漫山遍野种着金秋梨和猕猴桃、络绎不绝的游客在湖边垂钓……走在修文县谷堡乡折溪村一二组,很难想象几年前的这里,还是一个家家住土墙平房、户户守着农田种包谷的村落。

    据折溪村村长包士兵介绍,这些巨大的变化源于近年来修文县积极打造美丽乡村,并把折溪村作为美丽乡村示范点来建设,再加上折溪村在2004年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并在2006年获得“全市十大生态文明村”“贵州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称号,该村积极进行乡村旅游建设,推动了经济发展。

每年到折溪村赏梨花的游客络绎不绝。

    近年来,折溪村一二组先后整合各类资金280万元,完成房屋立面整治92户,美化庭院20户,修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抗旱水池3个、垃圾池1个,建成占地150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广场1个,改建村图书室,水、电、通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全部到位,规范化、标准化种植金秋梨和猕猴桃各5000亩。

    基础设施的完善、村容村貌的美化,使得折溪村一二组从深山里的偏僻村落,摇身变为贵阳市的旅游地。

    “以前村子里的房子都是土墙平房,村民们的主要谋生手段就是种粮食养牲畜,泥泞的土路上遍地牛羊粪,全年人均收入也就只有2000元,”回忆起几年前村子的情形,包士兵说,“如今游客越来越多,村民致富的路子也广了,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也纷纷返乡创业。

    正是瞄准了这个机会,在外务工10年的李峰,2004年回到了折溪村老家开起了农家乐。如今,每周都有数百游客让李峰的农家乐每年能赚30万元。“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折溪村,我这2000平方米的农家乐已经感觉不够用了,我计划明年在后面再建个房子当乡村客栈用。”想着以后的美好愿景,李峰盘算起来。

    村子越来越漂亮了,游客也越来越多了,村民也越来越富了。依托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如今的折溪村已经成为修文县乡村建设的一个样本。

    “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还要继续往前看,我们今年自己掏钱请人做了一个旅游项目规划,来把折溪村的河道景观做好,再借助我们梨花节和修文猕猴桃的名气,将来折溪村肯定会更加红火。”包士兵说。(贾过之)

     花溪区高坡村: 特色旅游 带动高坡村民致富

    “高坡独特的风景越来越吸引人了,我近期内想再弄个唱歌的房间,买些烧烤用具,这样可以满足客人更多的需求!”8月31日早上,花溪区高坡乡扰绕村村民罗继全向记者详细地介绍着他的农家乐,兴奋地说着他近期和远期的打算。

    近年来,高坡云顶草原风光吸引着许多摄影爱好者和游客,那里天高云低空气纯净,蓝天、白云、绿草、红花,风景格外诱人。而罗继全家就在毗邻云顶草原的大道边,距离那里只有1公里,2011年,看见前来云顶草原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越来越多,罗继全就在自己家里开起了农家乐,为游人提供中餐和晚餐。

高坡苗族表演古老民俗“射背牌”。

    “我的农家乐开了已经4年了,生意越来越好。现在,花溪到高坡的路也修好了,这里又有了风力发电,做农家乐的条件就更好了。”罗继全说,每年3月到10月是高坡旅游的旺季,今年3月以来,每个月他家农家乐的收入基本都在2万元以上,有时候,夫妇两人和女儿忙不过来,还要请村里的邻居来帮忙,忙的时候,要请6、7个人才行。

    “我们这里的风景很特别,空气又好,再加上我做的是地道的布依农家菜,开业这几年来,回头客很多。”罗继全说,几年前,来高坡摄影和游玩的基本上是贵阳本地和四川、重庆方向的客人,随着高坡知名度的提升,现在,广东、深圳、上海的游客也多了起来。

    目前,罗继全家的农家乐经营场所有1000多平方米,主要以餐饮服务为主,今年以来,随着生意的红火,罗继全又有了新打算。“除了增加餐饮的服务内容,我还想增加住宿这个项目,把家里的10多个房间都改建成家庭旅馆,这样,客人可以在我这里吃饭、娱乐、住宿。

    罗继全说,看见他家农家乐开得越来越大,周围有条件的村民也开始动心想依靠高坡的旅游做些事情。“有的想搞餐饮,有的想开个旅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花溪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花溪区特色旅游项目的开发,除了现在旅游景点设施的配套完善、服务功能的提升外,还拟计划在黔陶乡和麦坪镇修建体验式农场。

    “我们的计划是政府先把基础设施做好,然后鼓励村民把自己的房子改建成家庭旅馆,这样,客人可以在这里度假,也可以在这里体验种植的快乐。当然,客人还可以租地请当地村民帮忙种植。”花溪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说,花溪区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特色旅游项目相信会吸引更多的游人驻足花溪,同时,也会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帅弋)

     乌当区水田镇竹林村:让村民在家门口吃好“旅游饭

    8月28日,一周工作日的最后一天,乌当区水田镇竹林村的农家乐开办户罗山,开始张罗着为将在周末前来消费的游客准备各种食材。野生的蘑菇、家养的鲤鱼……罗山说,依托村子旁边的盘龙山风景区,每个周末都能吸引到五六十位游客前来消费。

    在竹林村,像罗山这样的农家乐开办户有近20户,每年的收入在10万元左右,吃游客饭成为近年来当地村民致富的新路子。

水田镇竹林村文化墙。

    而在2010年以前,竹林村还是一个传统农业村寨,大量村民外出务工。2010年,总长8公里的“万米云梯”森林步道在盘龙山景区正式开通,全省首场森林交响音乐会也在盘龙山森林公园举行,盘龙山开始走向贵阳市民眼中,距盘龙山景区不到1公里的竹林村也获得了发展机遇。当地政府决定将竹林村打造成为乡村旅游示范点,向村民们发出了开办农家乐的动员令,大量村民返乡创业,罗山便是其中一员。

    几年下来,罗山前前后后投入20多万元将家里里外外装修了一遍。如今,走进罗山家的农家乐,300余平方米的房子打理得井井有条。“一楼主要供游人们吃农家饭,二楼是娱乐区。”罗山介绍说。随着经营模式的不断成熟,罗山开办的农家乐已成为当地的一个招牌。

竹林村秋收景象。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为了丰富乡村旅游的内容,把村子里的古迹遗址也妥善保护起来,作为盘龙山景区的补充。“去年,清代名宦唐树义、唐炯的家族墓地群被发现就位于竹林村不远处,结合已经发现的位于村子内的‘唐家大院’,共同成为贵州‘唐家顶子’文化现象仅存的文化实物。”竹林村村主任蔡文卫说。

    从2014年开始,竹林村先后申请到17万元用于这一文化遗址的修缮,并组建了10余人的义务消防队保护残存的文化遗迹。如今,每逢周末,在罗山家农家乐消费的游客中,又多了一群探寻“唐氏文化”的人。(付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