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村的“兔子王”
新华社贵阳6月3日电(记者李春惠)铁笼里有一个用稻草和绒毛铺成的“鸟窝”,蜷缩在“鸟窝”里不时蠕动着的,却是十二三只还没长毛的兔崽儿。在贵州省盘县大山镇螳螂村村民唐红的兔舍中,这样的“鸟窝”有不少。
唐红被村民称为“兔子王”。
“游手好闲、穷困潦倒……”两年前村民还这样评价唐红,那时的唐红整天骑个锈迹斑斑的摩托车“东游西逛”。
唐红总是在别人种植的三七基地里“打望”、到乡场上看别人收鸡买蛋,其实他是在寻找商机。因为“只看不动”,唐红被村民误读了不短时间,“种植三七成本高,我没有钱;散养鸡鸭成本小,但赚得少。”
“兔子王”唐红正在用兔料喂兔子(5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春惠 摄
一次唐红来到贵州省普安县走亲戚,亲戚家已经养了一年的兔子,“我发现养兔子不得了,兔子繁殖快,两只兔子下崽儿,一年下来可以出栏几百只兔子兔孙。”
即便“肉兔当猪肉”卖,按每只10斤、每斤15元计算,一年下来就能到手6万元,唐红看准了发展项目,按捺不住了。但养兔几万元的前期投入对唐红来说是笔巨款,相关技术也没掌握,为此急得“长出了白发。”
了解唐红的心思后,大山镇干部带着唐红参加了“党建扶智”创业脱贫培训,并得到创业贷款5万元的扶持,唐红因此得以外出学习养兔技术。
2014年底,唐红用废砖修了一排简易兔舍共500多个笼位,每个笼位能养好几只兔子。然后花300元钱买了1只公兔和1只母兔,30天后母兔下了12只兔崽儿。
“只要三个月,兔崽儿就长大可以配种了。为了方便管理,兔子配种统一安排在一天,30天后孕兔全部生产。”唐红说,他这儿共有下崽儿母兔200多只,还有“后备”下崽儿母兔几百只,每隔几个月就有一批兔崽儿集体降生。
唐红指着“鸟窝”告诉记者,刚出生的兔崽儿全部要放在这里面,现在兔舍共有100多只“鸟窝”、共1000多只兔崽儿,“每天早上把他们统一送到母兔的笼里吃奶,5分钟就吃饱,然后再收回‘鸟窝’里。”
“窝里温度在30摄氏度到40摄氏度,兔崽儿成活率高,用不着装空调……”唐红说起养兔经滔滔不绝。
兔子的繁殖能力出乎唐红意料,一年多时间他又修了四、五排兔舍。
铁笼里有一个用稻草和绒毛铺成的“鸟窝”,蜷缩在“鸟窝”里不时蠕动着的,却是十二、三只还没长毛的兔崽儿(5月21日手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李春惠 摄
为了节省成本,唐红还买了颗粒机自己做兔料,一吨可以省一千元。兔子长成后,有兔贩专门来村里收兔子,有来自省内的,更多的来自广东、广西和四川。
“两年不到,出栏2000多只,已赚了30多万元。兔崽儿不算,兔舍里的种兔、肉兔还值十多万元。”唐红咧着嘴笑。
“刚开始担心卖不掉,后来发现供不应求,有多少收多少,有时不够还要联系其他农户。”唐红的媳妇赵丽花说。
在唐红的带领下,螳螂村40余户精准扶贫农户养上了兔子,其中有6户已投资数万元建兔舍,准备发展成年出栏2千至3千只肉兔的养殖大户。“这是投资少、见效快的好路子,镇里已经出台政策鼓励农户走这条路脱贫致富。”大山镇干部沈香说。
[责任编辑: 罗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