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县"四大行动"确保"软弱涣散"党组织不"软弱"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绥阳县针对全县摸排出的8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实施队伍优化、组织强化、素质提升、强基固本“四大行动”,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确保“软弱涣散”党组织不再“软弱”。
实施“队伍优化”行动,确保班子不“软”。一是选优配强班子。选配党性强、作风正、思想政策水平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党员干部担任党支部书记,对不胜任现职的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调整,现已调整3人。二是加大后备干部培养。绥阳县积极探索,努力创新,结合实际,借助省委党校、县委党校的培训平台,累计投入300多万元,在县内培养了139人的村级大专班后备干部队伍,8个村一共有10名,确保党在农村(居、社区)各项事业后继有人。三是抓实“第一书记”选派、选聘工作。选派、选聘了30余名致富能力强、热心村级事业的优秀人士为“第一书记”或“名誉主任”充实到8个村村级班子,壮大村级队伍,增强村级组织战斗力,确保村级队伍不“软”。
实施“组织强化”行动,确保组织不“弱”。一是加强作风建设。组织部从加强村级组织作风建设出发,规定8个村村级班子必须保证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再将辖区群众全部重新走访一遍,进一步牢固树立群众观念。二是健全激励机制。健全完善以党建联席会为主的协调机制、以党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和财务公开的监督机制,以民主评议、结对帮扶、设岗定责、关心激励为主的党员发挥作用长效机制,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创造环境。三是完善经费保障。建立村干部补贴增长机制,村干部正职待遇为当前贵州省最低工资950元+定额补助300,副职待遇为当前贵州省最低工资950元,“一肩挑”为当前贵州省最低工资950元+定额补助800元,村干大专班学员待遇等同于在任村干部副职。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村党组织不“弱”。
实施“素质提升”行动,确保能力不“差”。 一是做好专题培训。借鉴挂帮县单位省委党校培训资源,由县委组织部及县委党校联合对8个村村支“两委”人员进行专题培训,针对性提升村干部能力,重点提升村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及“双带能力”等。二是不定期开展培训。由乡镇党委不定期组织本村“软弱涣散”村村干部进行培训或者以会代训模式,对村干部政治觉悟、党性修养、纪律遵守等进行培训。三是组织观摩学习及现场教学。组织8个村的村支书、主任到县内县外先进村党组织去学习观摩,在“比、学、赶”中提升能力;开辟“法制讲堂”等,协调政法、司法、纪委等单位到村开展“法制现场教学”,组织村干部学习,提高村干部法律意识及纪律观念。截至目前,共组织专题培训2次,不定期培训40余次,观摩学习及分类指导等10多次,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强化村干部能力素质,确保村干部能力不“差”。
实施“强基固本”行动,确保发展不“空”。以“五村工程”的实施,不断推进村级民主、文化发展及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不断夯实村级基础,促进均衡发展。一是实施“制度理村”、“文化兴村”工程。开展“制度清理”和“制度创新”工作,确保每个村1-2年内都能够规范或创新1-2个能管人、便于管事的制度;开设“法制道德讲堂”、“群众夜校”、“田间课堂”等,进一步提升群众素质。二是实施“民主稳村”工程。以“四议两公开”、“点题公开”等为载体,建立健全的村民自治体制机制,进一步发挥“群众说事室”作用,提高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积极性。三是实施“能人带村”、“产业兴村”工程。通过实施“三培养”和“凤还巢”等计划,培养扶持农村“双带”作用发挥明显的能人,着力解决“有能人办事”的问题;大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发展工作,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以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带动村党组织的整改提高。2014-2018年,县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目前已经对全县9个村进行了扶持,下一步将尽快鼓励支持指导8个“软弱涣散”村积极申报、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力争摆脱“空壳村”名号,确保发展“不空”。(黎元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