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植复绿” 守护“世界最美白云岩”

05.05.2015  13:55
  本报讯 (记者 罗梅 通讯员 杨仁海)5月4日,施秉县检察院生态环境检察科科长龙波带领干警来到牛大场镇石桥村干山,在经过反复测量核准后,她作下记录:“三洪公司土地开发占用273.69亩林地,已全部‘补植复绿’脆皮红李。

  这是施秉县检察院在进行生态监督执法的一幕,龙波说,自去年5月以来,她每月都要进行几起此类执法。

  他们把这种惩罚措施叫做“补植复绿”——当出现毁林开荒、失火烧山、盗伐滥伐,以及国家开发项目占用林地等情况,当事人将被罚种树苗、恢复山林。

  虽然推行这项地方法规仅1年多时间,但该县“补植复绿”总面积已达1518亩。

  记者站在施秉云台山主峰上抬眼望去,一望无际的绿色尽收眼底,很难让人相信:大片繁茂的森林的下面竟是难以存活植物的白云岩,因此这里被世遗专家誉为“世界最美白云岩”,去年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地。

  记者了解到,在施秉154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石漠化土地占79%,这里是滇桂黔石漠化治理重点县。然而,今天这里森林覆盖率达55.59%,近800平方公里土地上常年郁郁葱葱。

  “山川碧透”的背后是当地人祖祖辈辈在白云岩山上锲而不舍地种树,创造的绿色奇迹。

  记者来到云台山脚牌楼冲组,环视山坡,青山如黛。85岁的村民庞俊成介绍说,从前,云台山寺庙规定,凡砍伐树木做拐杖、做扁担,处罚卖香纸,将树兜烧平,并栽树。

  牌楼冲组老组长牟永祥也告诉记者,云台山干旱、缺土和多石,一旦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生态在短期内将无法恢复。因此,该组早在30多年前就立下寨规,谁烧山谁补植。

  原来“补植复绿”在这里早已有传统。施秉县检察院生态环境检察科科长龙波说,正是在民间习俗基础上,施秉县出台了“补植复绿”这一极富地方特色的法规,并得到了广大民众拥护。

  牟永祥指着对门坡一片郁郁葱葱的柏香树林说,30年前那里曾是一片荒山,当年他带领全组村民每天统一出工,将植树任务分到各户,包栽包活,硬是在“石头坡”上种出了一片120亩的森林,当年的小树苗如今最大的直径已有20厘米。

  得益于当地良好生态和施秉喀斯特成为世界自然遗产,牌楼冲村民几乎家家办起了农家乐,“现在个个腰包都鼓鼓的,树木烂在山上都没人去捡了”庞俊成眉飞色舞地说。

  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今生态好成了这里最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