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26.01.2015 12:14
本文来源: 林业厅
毕节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昌旭在纳雍检查造林绿化工作。 |
百里杜鹃湖景区退耕还林后青山碧水长相依。 |
高位推动:谋篇布局“轰油门” 绿化毕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戮力同心、合力攻坚。2014年7月9日,毕节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绿化毕节”专题论证会,邀请国家林业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等10多位专家为绿化毕节把脉献策,一场绿化毕节攻坚战由此拉开帷幕。结合专家提出的宝贵建议,毕节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绿化毕节”专题论证会、荒山造林专题会和荒山造林绿化视频推进会,研究制定了“顶层设计一定要细、宣传发动一定要广、机制体制一定要新、监督考核一定要严”的“四个一定”工作措施,将绿化毕节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整市推进。去年12月3日,毕节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毕节市荒山绿化三年行动方案》,标志着全市荒山绿化工程正式启动。今年1月9日,市委、市政府组织市四大班子领导,市直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市相关部门副科级以上干部,市林业局全体干部职工,各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各乡(镇)党委书记、林业站主要负责人等1200余人召开绿化毕节推动大会,掀起了绿化毕节热潮。铿锵宣布,三年完成造林绿化300万亩,到2018年试验区建立30周年时,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2%以上;到2020年,将符合条件的陡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确保森林覆盖率达54%以上。2015年3月底前,力争完成造林绿化任务141万亩,其中荒山绿化100万亩、退耕还林23万亩、重点区域耕地造林18万亩。 资金保障:“油量”充足添动力 造林绿化行动能否顺利推进,资金投入具有决定性作用。毕节市建立了“政府投资、部门筹资、企业出资、社会集资、劳务折资”的造林绿化多元融资机制。一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全面整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石漠化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森林植被恢复费、农业综合开发、产业扶贫等重点项目资金6.39亿元用于荒山绿化,2014年国家和省已下达毕节市荒山绿化项目资金5793万元,可实施荒山造林绿化27.78万亩。二是市级财政预算安排1.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铁路公路两侧、城镇园区周边、景区景点周围、重要水源地等重点区域造林绿化,打造示范点,实行奖励扶持。三是各县(区)财政根据绿化任务,安排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转移支付资金3.49亿元用于荒山绿化。四是采取资源开发提取、股份造林、项目开发、市场运作、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拓宽筹资渠道。五是加快推进林权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探索建立森林资源收储制度,为林权抵押贷款提供担保,扩大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引导金融资本向林业聚集。六是由市、县(区)工业管理部门组织企业捐资建设各类“企业冠名林”,发展碳汇林业。七是各级财政安排每亩不低于5元的绿化工作经费,保障工作顺利推进。 新兴产业:释放红利显活力 生态建设能否实现可持续,产业发展需同步。毕节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以增加森林植被、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在绿化毕节的工作中,不断壮大林业经济、促进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把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积极发展生态新兴产业。 针对坡耕地造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种植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效益较高的经果林,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绿化工作。充分发挥全市60个农业园区示范带动作用,把造林绿化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竞争力强的高效核桃产业示范园、樱桃产业示范园、茶叶产业示范园、石榴产业示范园、苹果产业示范园、竹产业示范园、刺梨产业示范园;依托金沙台金、大方术汇、威宁万寿菊等企业,通过大户、专业合作社、企业带动,发展特色花卉盆景、绿化大苗、珍贵树种苗木等花卉苗木产业;依托生态畜牧业、大健康新医药产业,引导农民发展林药、林菌、林菜、林粮、林草等林下种植业和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养殖业;依托赫章“赫之林”、威宁“鹤乡果”、黔西“金刺维”、大方“金维宝”、乌蒙药业等特色优势企业,带动核桃、刺梨等经济林和金银花、半夏、天麻等中药材种植;依托草海、百里杜鹃、织金洞等景区,着力推进景区绿化,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同步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统一。 舆论引导:大张旗鼓造声势 能否汇聚造林绿化的正能量,舆论必须先行。毕节市紧紧围绕“绿化毕节、美化毕节、造福毕节”中心任务和服务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大局,大力宣传造林绿化方针、政策,努力营造良好的林业宣传氛围,形成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正能量。在毕节日报社、毕节市广播电视台、毕节试验区杂志社及各县(区)新闻媒体统一开设“绿化毕节”宣传专栏,运用消息、通讯、专访、言论、理论文章,通过播放植树造林公益广告、播发造林绿化进展动态信息字幕、制作专题节目,推出专版等进行宣传报道;在毕节市政府门户网、毕节试验区网、乌蒙新网、毕节林业网等网站首页开辟专栏,设置动态消息、评论、系列报道或网络专题,运用图文、音视频、动画等多种手段,采取策划网页、网络专题等形式,充分展示毕节市造林绿化的成果经验;通过举办图片展、摄影比赛和印制宣传画册,在公路、城镇、乡村等设立宣传栏、宣传标语、宣传牌、宣传站等,宣传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利用“新华毕节”党政客户端、关注“微毕节”微信公共平台、移动4G等,及时发布活动的实时权威消息,提高群众对绿化毕节重大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形成造林绿化的正能量。同时,积极做好对外宣传,加强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绿色时报》、《贵州日报》等中央驻黔及省级新闻媒体联系,搞好协调、对接,提供新闻稿件等相关资料,着力宣传毕节在荒山绿化中的新举措、新进展、新典型、新亮点等,树立绿色毕节的好形象。截至目前,全市荒山绿化相关信息被各类媒体报道900余条次。 机制创新:汇聚发展增能量 造林绿化行动能否见成效,机制是保障。毕节市在机制建设上进行了大胆探索。 创新苗木生产与供应机制。建立起乡镇自行育苗为主、国有林场保障育苗为辅的“政府限价、乡镇组织、就近育苗、定向供应”种苗供应机制,切实解决营造林供苗与栽植、栽植与经管、造林与群众意愿“三脱节”问题。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规划,适合种什么树就种植什么树,种什么树效益好就种植什么树,将发展生态林与经果林有机结合起来。抓好苗木培育,切实做到要造什么林、就育什么苗。 创新造林管理机制。全面推行“先建后补”、“先退后补”的营造林机制,大力扶持企业、专业合作社、造林大户、家庭林场等各类经营主体,鼓励其自行培育采购苗木,承建各类林业工程,经验收合格后分年度分批次兑现补助资金。造林主体通过承包方式参与造林绿化和后期经营管理,实行“包苗木、包栽、包活、包管、包成林”的五包保制度。造林资金按“523”模式分三年时间补助给承建单位,即根据造林任务,县财政预拨30%的启动资金到乡镇组织造林,造林结束当年,乡镇组织全面自查,公示造林面积,申请县级验收,县(区)组织全面复查,市级组织抽查,县(区)财政部门根据县级复查合格面积、造林绿化清单和造林合同,第一年拨付50%(含预拨30%)资金到乡镇进行兑现;第二年乡镇组织管护和补植补造,县级组织核查合格后,再拨付20%资金;第三年乡镇组织管护和补植补造,县级组织核查合格后,拨付剩余的30%资金,确保栽得下、管得好、能成林。 建立起动态跟踪考核机制。把绿化毕节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畴和重点督查督办内容,建立“一旬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考核、年终一总评”的动态跟踪考核工作推进机制,对在绿化毕节工作中受到通报表扬或约谈、批评、预警、诫勉谈话等的,由市实绩考核办进行登记,纳入领导干部完成重大工作任务实绩档案;对连续两个季度考核排名倒数第一的,对县(区)分管领导进行黄色预警;连续三个季度考核排名倒数第一的,对分管领导进行红色预警,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凡辖区内发生重大以上森林火灾,受害面积达1500亩以上的;或者多次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受害面积累计超过1500亩的,取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当年评先选优资格。辖区内发生重大毁林案件,毁坏林地或森林面积100亩以上的;或者多次发生人为毁林案件,累计毁坏林地或森林面积100亩以上的,也要取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当年评先选优资格。考核结果在《毕节日报》和《毕节电视台》进行排名通报。 上下联动:部门帮扶聚合力 造林绿化行动能否大力推进,离不开社会的全员参与。毕节市委、市政府建立绿化毕节联系帮扶制度,明确39名市级领导联系绿化任务较重的39个乡(镇、办事处)、112个市直部门对口帮扶有重点区域绿化任务的112个乡(镇、办事处)。要求从2015年1月开始,至荒山绿化和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全部完成并通过验收合格为止,市联系领导和市帮扶部门(单位)要靠前指挥,经常深入联系点,积极督促指导荒山造林和重点区域绿化工作。市级联系领导要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检查、走访群众、座谈交流等方式,对联系点造林绿化前期准备、规划设计、资金到位、苗木供应、施工进度及质量、竣工验收等工作进行协调、推动和监督。市帮扶指导部门(单位)要结合实际安排好时间节点,积极帮助联系点制定规划设计、建立工作台账,指导做好造林施工和造林管护,全程参与荒山绿化、新一轮退耕还林和重点区域绿化的调查摸底、宣传动员、组织实施、技术指导、督促检查、总结验收等过程管理,并负责在联系点建设200亩以上的造林绿化示范点。同时,各县(区)也比照市的做法建立了县级领导和县有关部门绿化毕节联系帮扶制度。 技术支撑:创造优势强后劲 造林质量能否高标准完成,技术支撑是关键。毕节市及时制定了《毕节市荒山绿化技术指导手册》,推行从作业设计、采种、育苗到整地、栽种、有害生物防治、抚育管理以及检查验收全过程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荒山绿化技术指导工作由各级林业部门具体承担,负责编制营造林作业设计,合理设置生物防火林带,建立健全管护责任制,把新造林地纳入森林防火层级管理范围、严防火灾发生。建立检查验收责任追究制度,“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监督,防止弄虚作假。各级林业部门将工作精力全部用在林业工作上,把2014-2017年工作成效列入年终考核并与职称评聘挂钩。市县乡三级林业部门建立技术指导和培训制度,全市林业系统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到工程实施第一线,深入山头地块,确保每个造林小班、每个造林农户都有技术人员指导,切实解决造林技术有关困难和问题。 压题图为赫章县海雀村万亩林场。 |
本文来源: 林业厅
26.01.2015 12:14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