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 借城市之火,点农村之灯(新常态 新亮点)

03.08.2014  04:52

本报西安8月2日电 (记者王乐文、方敏)在秦岭北麓的山道上,烧柴油的三轮车顶着上坡,倔强地往上爬着,满满的砖块,压得车子突突作响。不久前,记者来到西安市户县天桥镇胡家庄村,看到人来车往,一片热闹,新的社区正在建设中。

胡家庄村离西安很近,但经济发展和城市差得很远。2009年,人均纯收入还只有2400元,那时村民哪里有钱盖得起新房?搞生产,大家有积极性,但是缺资金,也缺人才。和胡家庄一样,西安周围一些郊县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城镇的40%,成为西安这个大都市的“灯下黑”。

黄土怎么变成黄金?“扶贫开发,要借财生财!”在现实条件制约下,西安市突破思维定势,动员和引导工商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建立起对口帮扶长效机制。2010年,西安荣华集团与胡家庄村进行联姻,利用昼夜温差大等优势,投资千万元打造现代葡萄庄园,培育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在政府的引导下,村民将全村的300多亩地以3年的土地流转金作为股本,采取折价入股的方式参股到公司实现村企联姻,合作社代为持股,获取收益分红。由政府牵线搭桥,做好监督服务,村企联姻的模式让“灯下黑”的郊县亮了起来。

农民变股民,分散变合作。在家挣工资,还能收红利。”土地流转金、股份分红、劳务工资,3份收入来源撑起了胡家庄村人的账面:目前,胡家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4600元,3年时间翻了一番。

村企联姻不止富了一个胡家庄村。在蓝田县黑沟村,有塬上沟下4000多亩的核桃产业园;在西安阎良区,有配套齐全的新型农村社区;在户县李家岩村,有连片的农家乐火爆的生意……都是村企合作的“经典案例”。截至2013年底,西安贫困郊县引进企业350家,参与项目353个,实际投资237.53亿元,走出了一条“村企合作、结对帮扶”的工商企业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新路子。

引导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加大移民搬迁、开发区对口支持……西安正通过各种方式着力缩小城乡差距。去年一年,西安已消除11.6万贫困人口,如何让余下的25万贫困人口在2年内脱贫?

解决西安发展中的‘灯下黑’问题,未来我们要聚力发展,加大外部帮扶,更要增强内部造血机制。同时也要把握好政策,防止出现以参与统筹城乡和扶贫开发的名义在农村圈地、盖别墅,侵害农民权益的事情发生。”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说。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03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