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工程见成效 贵阳经受住“历史极值”考验
7月19日中午,阴雨多日的贵阳撒下阳光,这让关注汛情的市气象台副台长黄世芹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面对7月16日的特大暴雨,贵阳经受住了‘历史极值’的考验!”黄世芹说。
“大家也许没有忘记,1996年7月2日,贵阳曾遭遇一场严重洪水,但当时单日降雨量也仅有197.3毫米。”黄世芹说,从7月15日20时到16日20时,贵阳遭遇城区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降雨量——201.7毫米,这就是本次特大暴雨带来的极值考验。
“面对这场考验,贵阳打了硬仗,更打了胜仗。”市民政局副局长张洪说,虽然“7·16”特大暴雨给贵阳带来4.95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但1996年发生的洪水,仅在主城区就造成8亿元损失。
面对更为严重的汛情,贵阳为何能够从容应对,把群众的损失降至最低?本报记者展开系列调查,与读者一起探访“极值考验”背后的故事。
记忆 大水曾淹没甲秀楼
“18年前,暴雨侵袭贵阳,短短几个小时,大水就漫上南明河两岸,甚至一度淹没甲秀楼。”谈起1996年发生的洪水,省水利厅研究员杨全明记忆犹新。“当时,为提高南明河的泄洪能力,甲秀楼浮玉桥上的石栏杆都被紧急拆除。”
其时,传来险情的不仅是南明河。喷水池、大十字、市西路同样成为城市内涝的重灾区。
“1996年,我还在贵阳市百货大楼工作。7月2日,一夜大雨过后,商店负一楼被全部淹没。”今年58岁的何旭军说,那天凌晨5点多,他接到单位领导通知,要求赶紧去单位抢救商品。“商场的商品全被淹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漂得到处都是。”
那几年,一到夏天,何旭军就害怕下雨。据他回忆,1991年到1999年期间,去单位抢救商品的紧急情况至少发生了10次,而每次出现洪水,水位都会淹过他的膝盖。“后来,凡遇大雨,领导都会安排我们轮流值班。而因商店被淹,单位每年都会遭受不少损失。
与何旭军一样,在市西商业街做生意的杨生开至今仍清晰地记得1996年7月的那场特大暴雨。当天,市西河河水涌出河堤,仅仅几个小时就把市西路商业街的大部分商铺淹没。“那一次,门面里的新鞋子、新衣服都成了‘水货’,大家叫苦连连。”
受大雨影响的不仅是南明河沿岸和地势低洼地区。在采访中,不少市民都反映,由于暴雨成灾,当年贵阳主城区多数街道、小区都出现断水断电,而且持续时间超过一天以上,大家只能点蜡烛、挑水吃。
现状 仅部分地区有积水
所幸,“7·16”特大暴雨发生时,类似情景没有再现。
当天,南明河水位虽然大幅上升,却与浮玉桥桥面保持一定距离,并始终控制在危险水位以内。“暴雨当天,我还从甲秀楼旁边走过呢。”家住翠微巷的李敏在护国路上班,7月16日上午8点风雨大作之时,她正撑着伞赶往单位。“当时,雨下得很大,我还担心甲秀楼会不会被淹呢。”
不过,中午回家时,李敏发现她的担心是多余的。当时,大水虽然淹过了河岸两侧的观光步道,但甲秀楼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当天下午,我又两次经过甲秀楼,洪水反而有所降低。”李敏说。
“这几年大雨照样下,但我们的生意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杨生开说,7月16日那天,他依然照常营业,而市西路上像祥云大鞋城这样的地下商场,也没有出现大面积进水。
曾经的“必淹之地”喷水池、大十字,这一次同样没有“失守”。当天,何旭军专程开车去大十字兜了一圈,让他意外的是,路面上的积水比想象中要少,大十字周边几个商店也正常营业,当年的狼狈景象并未出现。“当时我就想,贵阳的防洪工作上了一个档次。”
“面对‘7·16’特大暴雨,除部分路段出现积水外,贵阳并未发生严重城市内涝。”张洪介绍,在供水方面,全市仅新石家关加压站、龙洞堡加压站出现设备受损情况,但经过管网调度和检修,相关地区当天就恢复供水。在供电方面,虽然兴关路、遵义路、青云路等19个街道停电,但经过紧急抢修,停电片区在8小时内全部恢复供电。
探因 多年建设获成效
面对“历史极值”的考验,贵阳为何能将汛情保持在可控范围,并将暴雨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这无疑是人们关心的话题。
在一些水利专家看来,贵阳能成功应对“7·16”暴雨汛情,得益于多年来不断加大的防洪工程建设力度。
“贵阳市整体呈北高南低之势,而南明河呈东高西低之势。地势高低分明、自然落差大的特点,使南明河肩负起泄洪主水道的使命。”省水文水资源局高级工程师刘宗义说,这意味着,只要南明河水位保持平稳,汛期的贵阳就不会有严重洪灾。
“可以这样说,‘7·16’特大暴雨检验了贵阳的‘治河’成绩。”刘宗义分析说,近年来,贵阳实施了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一期、二期工程,进行河道清淤、修建排洪大沟,全面提高了城市水道的泄洪能力。这意味着,出现暴雨天气时,降水来得快、排得也快,避免了洪灾的发生。
不仅是城市河道得到疏浚,南明河上游多个水库的蓄水能力也大幅提升。“贵阳加高加固了花溪水库、阿哈水库、松柏山水库三座中型水库,使上游水库总库容量提高1000多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主城区的泄洪压力。”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赵先进说,在控制源头与高效泄洪的同时,贵阳市防汛救灾应急指挥部还在水库蓄水与大坝安全间进行精准调度,实行错峰泄洪,避免了洪峰叠加,实现了水库安全与城区安全的动态平衡,成功将此次洪水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汛情中暴露出的问题。”赵先进认为,贵阳市主城区地势差异明显,发生大雨时部分低洼地段出现积水的情况目前仍无法避免,这客观反映出贵阳城市排水体系建设方面仍有待完善。
“希望贵阳能进一步改造城市排水系统,不断完善地下管网建设,全面提升城市防洪能力。”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专家文明贡建议,在推进“疏老城、建新城”工作时,贵阳不但要高起点建设新区地下雨污分流排水系统,还要有针对性地改造、提升老城区的排水设施,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暴雨灾害侵袭,有效防范城市内涝发生。
本报记者 路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