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者的愿景:最美贵阳城,有我
郁郁黔灵山巅,晨光抚慰着浓阴。
幽幽环城林带,绿色遮拦着喧哗。
清清南明河畔,蓝天拥抱着碧水。
贵阳,是500万人生活的城市,依恋的家园。
贵阳,要给百姓最美丽的家,最幸福的家。
党的十九大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强调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力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
贵阳市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全力推进大生态战略贵阳行动,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爽爽贵阳新未来”。
2017年,贵阳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位居全国前十,森林覆盖率48.66%,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观山湖区跻身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主任汤辉说:“多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是显著的,但要达到目标要求,我们还要更加努力!”
——高一格、快一步、深一层,大生态战略贵阳行动奏响高昂乐章。
以建设海绵城市为关键抓手,以建成“千园之城”为显著标志,以生物多样性为重要特征,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核心引领,以城乡“三变”改革为主导路径,贵阳努力把生态优势变成环境优势、发展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到2020年,高标准、高质量、高品质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森林覆盖率达6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0%以上,PM2.5年均浓度稳定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左右,建成“千园之城”,南明河水质稳定在四类。
这是目标,是路径,也是情怀。
——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这一次,规划者的决策,更加注重全民参与、全面推进、全域实施、全景展示,更加强调全民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探索形成通过城乡“三变”改革让全市人民共享生态利益的新机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模式;全面推行政府、民间双“河(湖、库)长制”,探索建立“林(园)长制”、土地管理“片长制”和“路(段)长制”。
这一次,规划者的愿景,首先是让人民群众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放心的水,住在美丽的家。
构建“一河百山千园”自然生态体系,打造山水林田湖草命运共同体。贵阳市规划,到2020年,初步形成以南明河为重点的河流湿地生态景观体系,山体植被综合覆盖度达到100%。
南明河“变清”,水质稳定达到四类,红枫湖和百花湖水质稳定达到三类;百山“变绿”,在8个中心城区、进出口通道及临空区域可视范围,基本消除裸露山体;“千园之城”建成,人均公园绿地达13.5平方米。
——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就是为百姓谋福祉的过程。
贵阳市努力走出一条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新路。
推进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到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因地制宜建成100万亩左右高质量、高品位生态茶果园,形成每个主要农业产业至少有一个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
促进资源绿色高效利用。到2020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完善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健全污水、垃圾处理和排污收费制度。
汤辉说,民之所愿,政之所成。只要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落实好市委构建的蓝图,百姓富、生态美的爽爽贵阳新未来就在眼前。
贵阳的绿,是幸福之源。
贵阳的绿,是心之所依。
开 栏 的 话
睁开眼第一瞬的蓝天,推开窗拥入怀的清新,走出门一路随的绿阴……
我们爱贵阳城的生态,爱贵阳城的美丽,也见证着这座城市生态文明点点滴滴的改变。
为了守护这座城市的美丽,为了让这座城市更加美丽,很多人在行动,在付出,在努力。
千般感受,万种付出,都抵不过一句“我爱贵阳城”。
从今天起,本报与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联合推出“我爱贵阳城”系列报道,通过8位生态文明建设参与者和关注者的讲述,展现大生态战略贵阳行动给市民带来的幸福感受,畅想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爽爽贵阳新未来。(记者 方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