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7日)
同志们:
我省教育“9+3”计划实施两年多来,在中职学校建校、招生、招师、“三个合作”等方面取得很大成绩。建成了清镇职教城、毕节双山等职教园区、实施中职“百校大战”,有力推动了职教扶贫工作,为我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出了贡献。在此,我代表省教育厅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职业院校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全省也存在发展不平衡、重视不够、办法不多、推进不力等问题。刚才,其平副厅长作了统计通报。截至7月底,全省中职共招生14.3万人,仅占全年33万任务的43.5%,时间过半,完成任务未过半。招生排名后3名为贵阳、铜仁、黔西南;招师排名后3名为黔西南、黔东南、安顺;建校仅完成年度任务的30%。毕节市、遵义市、荔波县、碧江区做了交流发言,先进市、县创造了许多好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今天召开全省视频会议,主要就教育“9+3”计划中“3”的工作进行再安排、再督促。庄稼一误误一季,孩子一误误一生。今天已是8月7日了,再不抓紧,估计有的市、县今年“3”的任务就难以完成。排名后10名的县,省教育厅发函给县委书记、县长,因为建校主要靠政府,招生主要靠学校,难辞其咎。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对职业教育重要意义的再认识
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百忙中专程赴清镇职教城视察,听取贵州职业教育发展、职教城建设和省机械工业学校办学情况汇报。总书记指出,清镇职教城规模大、学生多、专业多,校企合作好,毕业生就业好。要进一步抓好职教扶贫,让农村和城镇贫困家庭孩子有人生出彩机会,有效阻断贫困代际相传。总书记的讲话,既是鼓舞,又是要求,为贵州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教育“9+3”计划实施过程中,全省不断深化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即职业教育是四化同步支柱石、产业发展助推器、脱贫致富直通车、社会稳定安全阀、促进就业增量池。
贵州是全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全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中,贵州占了623万。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脱贫致富“直通车”作用,实施职教精准扶贫,为我省后发赶超、扶贫攻坚、全面同步小康作出新贡献。
二、把中职学校建校招生招师控流作为当前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今年7月中旬,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职招生、招师和建设工作的紧急通知》。旨在督办推动,各地落实情况不一。
一是抓好建校。陈敏尔省长今年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今年要全面完成中职“百校大战”建设任务。各地要抢抓施工黄金期,多方筹集资金、倒排工期,确保今年中职“百校大战”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实现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基础能力的目标。
二是抓好招生。全省今年中职招生任务33万人,年初省教育厅已将各市(州)中职招生任务下达。贵阳市27000人,遵义市51000人,六盘水市27000人,安顺市17000人,铜仁市35000人,毕节市62000人,黔南州26500人,黔东南州32000人,黔西南州28600人,贵安新区900人,仁怀市5000人,威宁县18000人。春季不足秋季补,主要依靠秋季招生。8月份正是中职招生的黄金季节,各地要落实好“双线”责任制和农村初三毕业生整班交接的工作要求,跟踪到每一个初三毕业生,凡是未上普通高中的,一个不少地招入中职学校学习。同时要注意招收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复转军人、返乡青年农民工、下岗工人等。以县为单位,凡招入本县中职学校或市(州)或省或省外中职学校学习的,只要有准确的登记造册,都算本县完成的招生任务。从下周开始,省“9+3”办将对各市(州)、县招生情况一周一通报,年底按省政府文件进行考核。
三是抓好招师。学生增加了,教师配备得跟上。今年全省招师任务共6000人。希望各地各校认真核对,目前招了多少、还差多少,抓紧赶上,年底省“9+3”办将对各地招师完成情况以县为单位通报。各中职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在学历上适当降低门槛,更多面向社会、企业招收招聘兼职教师和实训教师等紧缺专业教师。开辟绿色通道,简化聘用手续。
四是抓好“控流”。要切实改变过去学生招来了,数据上报了,没多久就陆续流失了不少的状况。据调研,各地中职学校学生流失情况相当严重,平均流失率达20%左右,个别学校甚至达到了30%。中职“控流”责任主体在学校,职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中职学生“控流”工作,把责任落实到学校班子成员、教师头上。让每个学生自愿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提前开展军训,新生刚开学不要完全让学生坐在教室里上数学、英语等文化课,可直接开展实训教学。校长、老师要对新生从思想、心理、生活等各方面加强人文关怀。绝不准收学费,公平公正公开及时发放贫困学生生活补助费。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以校为单位,把中职学生流失率控制在10%以内,超过10%的学校校长要问责。
三、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有效提高职校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
一是抓好学校和专业空间布局。按照陈敏尔书记、省长要求,“十三五”期间,全省中职学校由目前209所优化到140所左右,把每一所做大做强。各市(州)要统筹布局,比如像望谟这样的县,就不一定要独立举办中职学校。学生可到州、省中职学校就读,已有的校舍可举办初中,并不浪费办学资源。各校要围绕当地产业发展优化调整专业,产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开设什么专业,除医疗、教育等极少数专业需省教育厅审批外,其它专业设置审批权下放到县,由县自行决定,自我约束,责权统一。要改变过去有什么老师开办什么专业的理念,不以老师办专业,而以专业配老师。
二是不断探索校企校政校校合作“三个合作”新路子。首先要抓好校企深度合作。积极探索“学校办到园区去、车间搬到校园来、专业围着产业办、毕业就近找工作”和“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办学新模式。推广云南省曲靖市麒麟职教中心和我省盛华职院“五变五结合”办学经验(即校长变厂长、老师变师傅、学生变学徒、课堂变车间、作业变产品,理论与实践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学习与应用结合)。可以肯定,中职学校关门办学即死路一条,只有打开校门实行多种形式校企合作,才能较好解决实训设备不足、师资不足、学生就业等问题。其次是抓好校政合作。中职学校肩负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双重任务。校政合作,关键是县级政府统筹,中职学校挂若干基地牌子,县政府发文,将各行各业培训任务全部放在中职学校承担,利用每年2个假期和学校资源,开展热火朝天的短期培训。假期冷冷清清,说明学校培训任务开展得不好。“十三五”期间,全省力争完成千万人次的培训任务,为200万户贫困家庭每户至少培养或培训1名技能人才,带动家庭脱贫。同时,培训任务多了,学校也可增加收入,投入到办学中去,一举两得,实现双赢。第三是抓好校校合作。通过与高职、本科院校合作,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立交桥,增强中职学校吸引力,为部分学生打通成长通道。通过校校合作,尽快提升自身办学能力和水平,各市(州)、县、校要充分利用东部城市对口帮扶机遇,主动积极去东部找几所职业院校结对子,开展合作办学,以开放缩小差距,以开放促发展促提升。
三是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扶贫为根本”的办学宗旨。学生招进来后,要确保其就业。教育部门、中职学校要加强与扶贫部门的沟通,深入本辖区的贫困家庭摸清情况,优先招收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开展职教精准扶贫。贫困学生进校后,要利用奖、补、勤(工俭学)、实(训)等举措,最大限度地进行减免,切实减轻贫困家庭经济负担。杜绝乱收费,一经举报查实,严肃处理校长。通过职教精准扶贫,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目标。
同志们,任务繁重,时间紧迫,时不我待。办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生为衣食父母,少则校衰。视他人之孩为己出,为官一任,勿失爱心;抓中职即抓“普15”、抓扶贫。省教育厅将继续采取信息报送、定点帮扶、会议调度、督办通知、现场督查、排名通报、考核约谈等手段,加强对教育“9+3”计划的督查指导,狠抓工作落实,提高执行力。各市(州)要进一步完善教育“9+3”计划督查、考核和问责机制,对辖区内各县教育“9+3”计划进行常态化的督查,对工作不力、未完成任务的县、校进行约谈。今天会后,希望全省立即行动起来,确保圆满完成今年教育“9+3”计划中 “3”的年度目标任务,向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gzsedu_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