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荒山沟变成花果山
02.04.2015 09:29
本文来源: 林业厅
来源: 58.42.249.98
|
孔宁康 摄 |
本报记者 罗石香 记者手记 “小”人物的大情怀 邓新吾老人是溪街村的“名人”,在炉山镇甚至威宁也很有名气。 他说,参军时,草帽、水壶和饭包上都印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字。从那时起,“为人民服务”就在自己心底烙上了印。虽历经坎坷,但信念没变。 对记者的采访,他相当配合。从下午6点钟,天南地北,一直聊到晚上11点半。对记者的采访,邓新吾老人不图名不图利,他只是希望通过记者的报道,让溪街扬名,让溪街的艳红桃扬名,等桃子成熟时,不用为销路发愁,能卖个好价钱,能为农户增加收入。 邓新吾,一个拥有大情怀的老人。 溪街村,位于威宁自治县炉山镇境内的乌江源头。80岁的贵阳退休干部邓新吾老人先后在这里生活了36年,与溪街结下了不解之缘。 村民们喜欢这个矮矮瘦瘦、经常穿着深色中山装的老人。走到哪儿,遇见谁,他都面带笑容,精神抖擞。生活虽简朴,可理念不落伍,会上网,会用智能手机,还常开车。 旁人夸他精神,他的回答从来不变:“如果退休后,我在城里吃了睡、睡了吃,身体不会这么好,精神不会这么足!” 去年,他被聘为溪街村的荣誉村支书,话语里依然透着豪情万丈:“我要把这荒山沟变成花果山!”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邓新吾与溪街村结缘,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 1957年整风运动中,退伍转业到贵阳市手工业管理局工作的他,被打成“右派”;三年后,流放到威宁修路。 邓新吾在溪街村生活了19年。在这里,他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也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情。 看到邓新吾孤苦伶仃一个人,工地旁一位大妈劝他成个家,并为他介绍了老鸦菁的年轻姑娘刘召召。 刘召召没嫌邓新吾年纪大,两人在工地结婚成家,几块空心砖搭起来,既是“桌子”,也是“柜子”。 “那时,乡亲们对我都很好。” 邓新吾的心里始终记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面对没有尽头的农村劳教日子,他平静应对,学会了做电焊工、钢筋工,当地人建房、建桥,都离不了他。 溪街村穷,村民的夜间照明连煤油灯都用不起。邓新吾带领村民修建了一座小型水电站,他负责设计、指挥施工,于上世纪70年代初,溪街村民在当地率先用上了电。 电机出毛病,是水电站最麻烦的事。邓新吾到贵阳找亲友,一周的功夫,便在电机厂学会了电机的基本原理和维修。 …… 就这样,邓新吾与溪街村民休戚与共,一起生活了19年,直到1979年平反后返回贵阳。 退休返乡要捐资助学 邓新吾把溪街当做第二故乡。1997年,退休两年后,他决定回到溪街生活,希望能为村民做点什么。 老伴刘召召不理解他的“奇思异想”,可拗不过邓新吾,只好跟随。 时隔10多年,再次回到溪街,他已从“邓伯”变成了“邓爷爷”。 溪街村旁的结里村(已合并到溪街村),曾是产煤地,运煤车辆多。但车辆加油,要去50公里外的威宁县城。邓新吾借钱购地,请石油公司朋友的帮忙,办起了简易加油站,方便了往来车辆,也为自己增加了收入。 有退休工资,又有加油站的收入,老两口生活理应宽裕。刘召召却经常感觉经济紧张—— 孩子结婚时,到县城为他定做一身套装,邓新吾知道后大发脾气:钱有更重要的用途,我不在乎穿,净干些傻事! 不仅对自己“抠门”,他对老伴也吝啬,买件好点的衣服,穿双好点的鞋子,都舍不得。 “教育发展,才能家族旺、民族兴、国家强。”他的钱,大部分用在了资助孩子上学、设立奖学金、帮助贫困村民上。 邓新吾在村里领养了两个女孩,跟自己亲生的孩子一样,负担到高中毕业独立谋生为止。 村里林登义和林登奎两个孩子家里生活困难,读到小学3年级就面临辍学。邓新吾觉得可惜,负担他们上学。 他还跟村里一家理发店约定,给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理发,费用自己贴补。 …… 知道教育重要性的老人,2002年成立了“邓氏家族”奖学金基金会,自任理事长。2006年,他将基金会更名为“兴我”,向更多人开放,扩大评选对象。2014年,他与炉山中学合作,办起了“兴我”奖学金基金会炉山中学分会,每年提供奖励资金1万元。 截至目前,“兴我”奖学基金会已奖励学生上百人(次),发放奖学金近40万元。 自掏腰包带村民致富 溪街村还不富裕。“如何让村民致富”的念头在邓新吾老人的脑子里挥之不去。 2009年,74岁的他带上村里的几个年轻人,成立了“炉山镇艳红桃专业合作社”。他走贵阳、成都、山东,引进核桃、板栗、桃子、杨梅等多种果苗,进村入户,向村民们讲述自己的计划,免费向村民发放苗木。 为给村民拉苗、拉货,崭新的别克车成了“货车”。家人责怪邓新吾“憨”,做好事得不到好报,想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是“异想天开”。 “村民变化有个过程,见到效益,尝到甜头,他们会知道的。”邓新吾心态好,“做点好事,别想着让人感恩戴德,更不要图回报,心就平静了。” 泛泛送“扶贫苗”,实践证明效果不佳。邓新吾决定示范种植,在自家后院种上了各种果苗。 2011年,他精心培育的艳红桃开始挂果。他请来村民参观、品尝,部分村民开始“心动”了。 他趁热打铁,选择4户想发展的村民合伙种植艳红桃。4家人拿出耕地约20亩,全部种上了艳红桃。双方约定:农户出土地,负责护理果园,果园套种的经济作物,收成归农户;邓新吾负责苗木、肥料、农药甚至灌溉、技术等。果园盛产后,对半分成;收回投资成本后,二八分成,邓新吾占二,农户占八。 2014年,4户村民种植的桃树,每株挂果量达50斤左右。桃子个大味甜,比种源地贵阳永乐的还好。 邓新吾申请注册了“兴我”牌商标,订制了包装礼盒,让农户免费用。 为这20亩桃园,修水窑、购水泵等各种费用加起来,邓新吾又支付了约20万元。 荣誉支书的幸福期盼 去年底,县政府相关领导听说邓新吾的事迹后,专门给溪街村安排了50万元扶贫资金,扩大艳红桃种植规模,并聘请邓新吾担任荣誉村支书。 邓新吾兴奋极了。他和村干部、驻村干部一起,走家串户与村民沟通,最终落实土地100亩,涉及70余农户。 合作社正式运转起来,由村支书和驻村干部任理事。经协商,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连续支付流转费3年;第4年起,合作社与农户对半分成。合作社的分成中,40%用于村集体经济,救助村里的贫困户,20%用于“兴我”奖学金,剩下的40%归合作社支配。 今年2月,溪街村计划中的果树苗在最佳时节栽种下地。 3月底,项目资金到位,社员的土地流转费直接打到各自的账户上。 听说县里将在溪街建水库,县、镇将沿着乌江源头打造“十里河堤、万亩艳红桃”,再想到以果业带动旅游业发展的前景,邓新吾老人露出纯真的笑,“我看到希望了!” |
本文来源: 林业厅
02.04.2015 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