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青海的学前教育为何能脱颖而出

26.05.2015  23:45

青海省教育厅薛建华副厅长(右一)、基础教育处庞青处长(左一)在海西州天峻县幼儿园现场听课,了解幼教情况。

  青海省位于我国西部,居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以草原为主,风景迷人,但由于经济欠发达,也让学前教育面临诸多困境。

  一度,省内学前教育小学化严重,学前教育办学理念与内地差距很大。

  更令人担忧的是,农牧区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不高。2010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仅为60.4%。

  2011年青海省实施第一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目前已经进入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近日,记者辗转青海省海西州、海南州,深入一线看到,当地幼儿园不仅设施与北京等发达地区几乎没有太大差异,而且教育理念也直追北上广:蒙氏教育、瑞吉欧教育法等一批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正在青海省落地生根。

   一项战略——促进教育公平

  学前教育衔接着小学教育,幼儿的智力开发和习惯养成对后续教育影响很大。早在几年前,青海各级政府敏锐地意识到不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就难以提升全省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国家的支持下,按照扩资组建机制的思路,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幼儿园建设。

  “青海省学前教育的两个数字非常显眼:一个高于,一个提前。高于即,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提前,即提前1年完成了国家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目标。 ”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薛建华接受本网采访时表示,截至2014年底,全省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7.07%,比2010年增长了16.6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0%以上教师接受了专业培训,早于国家要求2015年底完成培训的目标。

  西部地区,长期受制于经济条件和地广人稀的环境,尤其是农牧区、贫困地区,点多、线长,教育资源集中非常困难,导致大部分农牧区学前教育落后,青海省这样的成绩若无空前的改变决心又怎么可能!

  教育发展从来离不开财政支持。青海教育厅基教处处长庞青介绍,这几年,国家加大了民族地区的教育支持力度。2011年全省实施第一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 省政府先后出台《青海省发展学前教育实施意见》、《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三年累计投入资金12.03亿元,正是这样的投入,这样的决心,才进一步改善了全省学前教育的硬件和教学质量。

  青海省这样的成绩也源于教育者的使命。“青海省教育厅把提高民族地区文化素质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一项战略,当然,这也是体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薛建华动情地说,基础教育是青海教育的重点,“我们确保向农牧区建设倾斜、向困难地区倾斜,把90%的资金投向这些地区。

   一个特色——实施双语教学

幼儿教育专家孔震英在海西州天峻县幼儿园了解幼教情况。

  “不懂藏语是藏族的文盲,不懂汉语是国家的文盲。” 这是海南州群众挂在嘴边的话。

  记者走进青海省海南州,该州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华本太告诉记者,开展藏汉双语教学,这一意识也已经成为当地民众的共识。

  双语教育是推进民族融合的基础性工作,也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发展。青海省幼儿教育的特点是双语教学,海南州是青海省最早采用双语教学的地区之一。

  华本太说,为了更好地推广双语教育,海南州前几年用100多万元开发州里的幼儿读物,让孩子们在幼儿的最佳阶段,掌握通用语言。目前这一双语教学模式,已经实现了海南州全覆盖。

  记者在海西州天峻县第二幼儿园里,看到小孩不仅会说汉语,还会说藏语,能跟调研专家进行沟通。

  薛建华告诉记者,在让孩子学好母语的同时,青海省还进一步加强汉语教学,努力提高民族地区孩子的听说能力,为幼儿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就学奠定基础。青海省积极开发编写双语幼儿读物,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开发符合幼儿成长和认知规律,有利于幼儿语言发展的双语读物,为双语教学创造条件,已经成为青海省学前教育的特点之一。

  幼教的改变也带来中小学教育的提速。华本太告诉记者,通过调研发现,实施学前教育双语教学之后,孩子进入小学对汉语教学的适应程度明显提高,有力提拓展了民族地区儿童的学习成长空间。

   一种模式——引进"送教进青"

幼儿教育专家郭亚新与幼儿园小朋友互动。

  5月20日,海西州天峻县第二民族小学报告厅,一场特殊的培训正在进行。

  台上的是来自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和北京市幼教师资培训中心的专家和学者,台下是天峻县的幼儿园园长和教师。

  蒙氏教育、意大利瑞吉欧学前教育法……北京的学前教育理念和方法正与当地的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亲密碰撞。

  这是青海省幼教“送教进青”模式的一幕。

  记者了解到,青海省的幼儿教师大多来自小学老师转岗和招聘,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幼教曾面临小学化、保姆化倾向,脱离幼儿思维发展规律,为此,青海省创新培训模式,采取“送教进青”的培训模式,委托首都师范大学按照“一地一策”的原则,分地区、分类别制定培训方案,并邀请北京地区的专家学者到青海省农牧区开展培训,明确幼教思路和定位,统一认识,澄清误区,收到良好成效。

  庞青告诉记者,“送教进青”培训,既解决了幼儿教师受工学矛盾影响不能外出培训的问题,还大大降低了受训教师学习成本和幼儿园的培训成本,且将发达地区高质量的培训课程带到了最基层,为农牧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奠定了最基本的师资专业基础。

  据了解,2014年青海省全省幼师培训总数达到了4346名,占全省专任教师总数的91%,完成培训人数占总人数的60%以上的全省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任务,提前一年完成国家关于“各地2015年底前完成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专业培训”的任务。

  “下一步计划扩大教育资源的覆盖面,管理培训机制,让这种方式成熟起来。”薛建华说。

  由于培训力度大,有别于传统的集中培训,针对性强,目前全省学前教育“小学化”、“保姆化”倾向得到扭转,大大提升了幼教质量。

  从思想观念到教学设置,再到教师队伍建设,青海省的学前教育正在对接发达地区,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