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证明何其多,简政放权力度需加大
27.08.2015 16:43
本文来源: 贵州地方新闻网
河北石家庄的乔先生因子女要上学,被要求来户籍所在地开具自己的“无犯罪证明”。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乔某的户籍在常州北大街人才市场,他只能托朋友来代办。常州北大街派出所的民警为他开具了证明,还在该证明下附文批评当地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反问当地教育部门“父母有前科,子女就不能入学了吗?”(8月26日 《现代快报》) 派出所证明成为“万金油”,为何? 求职上班、子女上学、办理退休等等都要到派出所开证明,派出所的证明真真正正的成为了“万金油”,为何?“万金油”证明能够大行其道,必定有深层次的原因。笔者认为,是部分单位部门传统封建思想在作怪。我国古代讲求“验明正身,签字画押”,这个可能应该是各种证明的“老祖宗”。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流动人员,对于从外地来的求职务工者,如何核实其信息真伪?能够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等单位开出一纸证明便是最后的验证方式。 细细想来,用证明来证明自己,本身就是一个谬论。笔者想问,你如何鉴定证明的真伪,仅仅是证明上面的一枚红章。这恐怕不行吧,想想铺天盖地的小广告,弄到一个假证明,可以说花费的成本不是很高。 有禁令却难执行。 在8月23日,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官方微博专门发声称:“不要再白跑了!18个不该由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其中就专门提到了无犯罪记录证明,应该由单位来办理。但是类似“无犯罪记录”的证明却大有生存之道。 面对前来开具证明的老百姓,派出所也很无奈。开吧,明显违反禁令。不开吧,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誓言又在眼前。正如派出所民警所言:“父母有前科,子女就不能入学了吗?” 根据法律规定,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学生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干扰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我看到有家媒体报道,一个公民要出国旅游,需要填写‘紧急联系人’,他写了他母亲的名字,结果有关部门要求他提供材料,证明‘你妈是你妈’!”这是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确定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时,李克强总理讲的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故事很简短,意义很深远。 简政放权改革的现有成果与人民群众的期盼仍有不小距离,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正如李克强总理要求,各部门不能“放空炮”,更不能“糊弄了事”。 (布言)
本文来源: 贵州地方新闻网
27.08.2015 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