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论员:运用辩证思维 答好发展考卷
新华网北京6月19日电 治大国若烹小鲜。运用辩证思维统筹谋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遵循,也是驾驭复杂局面、应对各种挑战的重要方法。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贵州调研时强调,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加强调查研究,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破解瓶颈,统筹兼顾、协调联动,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经济社会发展。这一重要论述站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国内国际基本形势,立足当前面临的机遇挑战,既有针对重点任务的具体部署,也蕴含着破解难题的辩证思考,对开展下一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运用辩证思维,指的是客观认识、准确把握时代发展新变化新特点,按照客观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的客观基点,也是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方法原则。当前我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转型升级、提高质量效益的形势更加紧迫,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破解发展难题、应对风险考验,更加需要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观大局、察大势,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准确把握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集中体现了运用辩证思维驾驭复杂局面的科学自觉。
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搞好当下各项工作的必然要求。目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要求我们必须妥善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聚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既定目标,着眼于我国未来5年乃至更长远的发展,深刻把握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向新态势,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要求,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目标新任务,深刻把握我们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突出前瞻性和引领性,既不能脱离实际、提过高的目标和要求,也不能囿于一时困难和问题而缩手缩脚。只有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才能使各项政策举措相互配套、协同推进,真正做到“十个指头弹钢琴”。
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不断解决问题,本身就是运用辩证法的过程,也是推动事业不断进步的过程。从强调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到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化解产能过剩,再到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个个触及体制机制深层弊端、打破利益固化藩篱的改革举措,一项项扩大民生保障、促进社会公平的制度安排,一系列鼓励市场竞争、激发社会活力的具体办法,针对的都是牵动面广、耦合性强的深层次矛盾。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始终将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既注重总体谋划,又注重牵住“牛鼻子”,既胸怀全局,又对各种矛盾心中有数、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能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打好攻坚克难主动仗。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搞建设、谋发展不容易。再大的成就除以13亿人都会变得很小,再小的问题乘以13亿人都会变得很大。恩格斯有句名言,“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积极回应人民关切,不断加强辩证思维能力,把辩证法的精髓要义贯穿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我们就一定能增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战略定力,提高“中流击水”的魄力和能力,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进程中砥砺奋进,交出人民满意的发展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