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发展和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多赢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发展和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多赢
——《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解读(三)
产业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贵州省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时期,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但产业结构矛盾仍较为突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体系,成为了贵州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其主要目的是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基本途径是坚持集聚化、特色化方向,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为引领,认真落实产业政策,严格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用地预审和水资源论证,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壮大服务业。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是重中之重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风电、物联网等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到2020年,建成20个左右各具特色的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40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左右。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采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集中力量发展酒、烟、茶、药、食品等特色优势轻工业,加快推进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等资源深加工产业一体化。
优化调整能源结构。依托丰富的能源资源,在深度开发水电的同时,加快大容量、高参数燃煤、低热值燃煤发电机组建设,加大洁净燃煤技术推广应用,到2020年电力总装机容量达6000万千瓦以上。完善和扩展电网建设,构建“结构坚强、安全稳定、技术先进、适度超前”的现代化电网。
淘汰落后产能。坚持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执行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积极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完善落后产能市场退出机制。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坚决关闭煤炭行业落后产能。推进电力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在已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基础上,按照2013年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5年前再淘汰一批落后产能。
重点打造100个产业园区。在符合政策规划的前提下,着力把100个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完善园区生产性、生活性服务设施,加快园区污水、垃圾、固废等无害化、循环化、资源化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引导主要产业、同类产业、配套产业集聚发展、集群发展、集约发展,实施大项目带小项目,上游项目带下游项目,增强园区项目带动力量。注重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坚决防止污染项目进入。到2020年,园区总产值突破1.7万亿元。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是基本保障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夯实农业发展的水利基础,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动植物繁育和疫病防控体系、农产品流通和质量安全体系,全面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增强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确保粮食生产总体稳定。到2020年,农业增加值达到1591亿元,年均增长5%。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是关键一招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科技研发、信息服务、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把贵阳建设成为服务全省的物流中心和区域性的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将遵义、六盘水、毕节等建设成省域重要物流中心,将兴义、都匀、凯里、铜仁、安顺等建设成为区域性重要物流中心。
优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以仓储超市和物流配送为重点的新型商贸流通业。建设大型综合自助仓储式购物中心。加快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步伐。推动发展健康服务业,重点发展医疗卫生、健康管理、养身保健、健康养老等服务业,构建管理规范、运转顺畅、分工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到202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2%、力争总值突破1万亿元。(王璐瑶)
□ 构建科学的空间开发格局
□ 生态文明建设引领贵州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