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谢毕华:边远地区学生家长越来越重视教育
新华网贵阳9月11日电(记者李春惠)“这几年明显感觉到,就是边远地区学生的家长,也越来越重视教育了。”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斗古乡关口小学教师谢毕华感慨。
谢毕华说,从自己工作地点的变化可折射出边远地区学生家长观念的变化。
2009年之前,谢毕华在斗古乡关口小学任教。2008年的一天,上关村一位孩子的妈妈向谢毕华哭诉说,自己和丈夫没上过学,连工都无法打,家里很贫困。希望孩子们能接受教育,不要像自己这样活,“但教学点没有老师,娃娃们要么在野地里玩着,要么走很远上学。”
上关村共有5个寨子,洼营是其中最边远、落后的寨子。上学的娃娃们每天凌晨4时就得打着手电筒出门到别的寨子上学,来回路上需5个小时,上课经常打瞌睡,下午课也经常上不成。2007年,教育部门在洼营设立了教学点,但是,无人愿来教书,教学点一直闲置。
“边远贫困地区的家长能有这个意识是好事。”谢毕华说,经过反复思量,2009年下学期自己主动申请调到洼营教学点,共有近30名孩子来到他的班级。
教学点的条件不好,教室里只有几张木制“课桌椅”。课桌由一块木板外加几只木腿制成,椅子就是长条凳,三五个学生共用一套桌椅。在这里,谢毕华身兼校长、班主任、语文、数学、品德、体育等多科的教学,同时也是学校的保育员、安全员。
多重身份集一身的谢毕华对孩子们尽心尽力,而每年洼营教学点学生平均成绩都排在全乡同级学校的中上等水平,又给了谢毕华极大的安慰和动力。
原本计划在教学点干到退休的谢毕华,今年初回到了关口小学。“家长们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条件更好的村小、乡中心小学、甚至县里的小学上学,上学期教学点的学生只有几人,上级部门决定将教学点学生并到关口小学。”
谢毕华说,关口小学是中心校,教学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等比洼营教学点强太多。目前学生宿舍已经建好,学校正加紧买床等用品。这几天原洼营教学点的孩子上学仍然需要走二个多小时,家长们大多“陪走”,甚至“陪读”,“而就在几年前,走读学生尽管年龄很小,但基本没有大人护送。”
“再坚持几天孩子们住进学校就好了,家长也不用担心了。”谢毕华说。
[责任编辑: 刘昌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