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丰县:大山里的筑梦“小分队”
大山里的筑梦“小分队”
——17名在校大学生寒假返乡助学侧记
新华网贵阳2月15日电(通讯员 肖雄)每到寒暑假,很多在校大学生就轻装上阵分赴山区,陪孩子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而在贞丰县永丰街道必克村小学,就有这样一支特别的助学“小分队”——
拳拳之心
1月28日,天刚下过雨,地上还有一些雨丝,在贞丰县永丰街道必克村小学的广场上,100余名学生你追我赶,做着游戏,笑容十分天真可爱,丝毫没有一丝冷意。
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作为这次助学活动的负责人陈永丽说:这次活动主要是希望能够和小弟弟妹妹们分享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增强自己家乡的学习气氛,营造必克村积极向上而又独特创新的学习氛围,并从中得到锻炼和进步。
原来,寒假还没开始时,陈永丽就联系本村在外读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将自己想利用寒假跟村里的小学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的想法后,得到大家的赞同,便悄悄地将活动开展了起来。
当寒假开始,大家纷纷回家,并将自己的想法和大人们说后,得到了家里人的支持。“这件事我是第一个和我父亲说的,我父亲非常支持,还夸我长大了呢!”陈永丽说。
都是小学生,安全问题不得不防。考虑到安全问题,陈永丽和队友们商量限招人数,每个班最多35个学生。但报名的时候,好多学生都不让家长带,自己来报名。“看着孩子们求知的眼睛,我们无法拒绝,只有求助家长,家长们都说安全问题不用他们负责。”成员王合燕说。
陈永丽和队友们欣慰的是,在这次为期两周的助学活动中,同学们都很听话,很积极,彼此之间没有一点生分,大家在一起过得很快乐。在陈永丽看来,虽然同学们都还小,但十分会为他人着想。“上课有什么事不能到的孩子,都会打电话来告诉我们,不让我们担心。”
在和陈永丽一起的16名“老师”简单交流后,记者了解到,在17名“老师”中,有4名是邻村的,而大家聚在一起的理由很简单:想跟为家乡做点什么。
一笔特殊的“团费”
如何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是陈永丽和队友助学以来思考和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商量后,大家决定自己出钱给学生们买笔和笔记本。
彼此还是学生,都还在用家里的钱。刚开始意见不统一,说奖励表现好的就行了。“但孩子们都很优秀,我们不忍心,预算了一下后,大家都自愿拿出50元作为‘团费’。”在二年级教室,也是本次活动负责人的韦登奎说。
韦登奎回忆说,党同学们看见他从箱子里拿出笔记本的时候,把他围得十分严实。“很高兴,大家都怕自己不得一样,争前恐后的。”
在五年级教室,罗毅握着新笔,在新笔记本上小心翼翼地写着,字细而小,生怕浪费了。“谢谢大哥哥大姐姐们,我要努力学习,考大学。”罗毅的数学老师田红梅说,别看罗毅小,却多才多艺,古灵精怪的,成绩很棒,还喜欢帮助同学。
六年级的余濛濛说:我听说笔和笔记本是哥哥姐姐们凑钱买的,我舍不得用,我要留着纪念。
……
为期短短的两周助学活动,对孩子和“小分队”的成员来说,也快乐了,收获了,也成长了。
浓浓“乡里情”
在和大家的谈话中,能感受到的,是熟悉的乡音,是一种春晖反哺的感恩,是一段浓浓的“乡里情”。
对人生第一次当老师,第一次当班主任,第一次站上讲台的陆延琳来说,在必克小学助学的时间太不经用,还未来得及好好地体会,半个月的寒假助学活动就已经落下帷幕。
给同学们讲解知识,自己也收获了。陆元林说,在这个意义非凡的假期里,她收获的惊喜很多。她所学的专业是高铁乘务员,与礼仪有关,因此她上的是礼仪课。于是,陆元林“承包”了一到六年级的礼仪课,虽然很累,但孩子们对她所上的内容很感兴趣,而且特别积极,还认真的做笔记,所以,不管再苦再累,她都尽可能地上好每一堂课。而她知道,这里的小学生不仅要上学,还要在放学后回家帮家里做家务,割草、喂猪、放牛,生活很独立,也很辛苦,但是在寒冷的天气里,学生们仍然每天坚持来上课,让她很感动。
对于就读贵州大学的韦登奎来说,他是土生土长的必克人,在必克小学度过了童年中最美好和难忘的六年时光。为什么参加这次活动,他觉得自己本就属于这里。活动中,他还不断思考支教的意义,并总结出本地的大学生在自己家乡支教的新模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支教老师与学生长期联系,长期指导,长期帮助。“希望尽自己所能,为家乡的建设做点事!”
就读江苏大学的余芝,本来这个寒假她另有安排的,但接到陈永丽打电话说寒假返乡开展助学活动后,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说,这次回乡参加助学活动,最开心的是看到孩子们的笑容,那种没有任何杂质的笑容。她觉得幸福,因为孩子们的重视而更显幸福,虽然每天的课程安排得紧,相当辛苦,但是,孩子们期许的目光,让她丝毫不敢懈怠。“这是我的家乡,一点一滴的为她努力,即便苦或委屈,我也愿意!”
就读西北师范大学的蒙跃鹄不是必克村人,但在这次助学活动中,孩子们留给她的,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她说,参加这次活动,挺辛苦,因为不是必克村的,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中午不回家,就在学校附近的商铺吃泡面。“我们村也有很多在校大学生,希望下个假期也能在我们村开展类似的助学活动。”
感恩,我等你
“分享知识,点燃希望,激活未来”,是这一支助学“小分队”这次活动的宣传标语,大家在付出与收获之间,践行着。
在“小分队”开展助学活动期间,共青团贞丰县委,永丰街道相关领导在百忙之中,多次到学校看望“小分队”的成员和孩子们,并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永丰街道的领导表示:希望将活动范围扩展到街道辖区的学校,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将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
“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传递了正能量,希望大家学有所成后返乡建设家乡,回报家乡。”贞丰县政协副主席、永丰街道党工委书记窦万文在参加“小分队”的活动时说。
感恩,一路同行:我等你!在短短为期两周的助学活动中,17名在校大学生组成的 “小分队” 寒假返乡助学活动圆满结束。
汗水凝结成美好的回忆,活动中的点点滴滴,将在“小分队”每个成员的青春里留下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彼此又带着梦想扬帆远航!
寄 语:
余芝(江苏大学):虽然没有赶上别人的起点,但是可以超越别人的终点,加油!
黄生权(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我们一起携手创造未来,这是我们彼此的诺言,我相信你们会成功,因为我们的未来不是梦,我们的心跟着希望在动!
陆元林(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厚德方可载物,厚积才能薄发。只有一点一滴的积累,脚下便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引领你们走向未来。
陈永梅(兴义民族师范):不管未来有多长久 只有我们坚持 努力 就会实现我们的梦想 让我们必克在未来的每一天更加美好。
陆元杰(贵州医科大学):亲爱的同学们,你有着最令人羡慕的年龄,你的面前条条道路金光灿灿,愿你快快成长起来,去获取你光明的未来。
王书梅(贵阳中医学院):希望学生们能够放飞希望,追逐梦想,健康快乐!开心过着每一天。
王欣欣(贵州师范大学):让时间在知识的枝条上、智慧的绿叶上、成熟的果实上留下它勤奋的痕迹!
蒙跃鹄(西北师范大学):黎明即起,孜孜为善,愿你们热爱生命的春天,珍惜时间的清晨,学那梅花,争作“东风第一枝梅”。
韦岚津(新余学院):没有思考的学习是毫无意义的。
岑祥田(东北农业大学):希望大伙能够早日接受到新的好的思想并加以行动!
陆延妮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追求卓越,不骄不躁。愿你们学会在创造性的学习中,品尝成功的甘甜。
周帮梅(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少年当自强,少年当凌云。放飞你们的梦想吧,未来属于努力的人,属于你们。
陈永丽(遵义师范学院):希望你们用右手中的笔,在左手上的笔记本,写下你们五彩缤纷的人生。
陈梅(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我们共同努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韦登奎(贵州大学): 愿你们一个一个梦飞出天窗,飞向世界。花样少年,只要努力,你们可以实现你们所有的想法,加油!必克的未来看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