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过硬,为民负重前行(评论员观察) ——以五个“过硬”锤炼“关键少数”③
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带头垂范,勤勉履职、扎实尽责,才能带动广大党员干部队伍坚守职责、不辱使命
有人在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之后,总结出党员干部合格与否的3个关键指标: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而言,“忠诚”是讲政治,“干净”是重廉洁,“担当”则警示着责任意识。
“必须做到责任过硬,树立正确政绩观,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其言谆谆,再次强调了强化责任意识、砥砺担当精神的重要意义,为新时代继续深化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责任重于泰山”。不惧一切困难挑战,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这是一代代共产党人传承赓续的精神品格,也是我们这支队伍特别能战斗的力量所在。
中华传统文化中,“担当”“尽责”是赓续千年的美德;“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是广为传颂的箴言。回溯中国共产党97年的光辉征程,每到危急时刻、紧要关头,总有一群人不畏流血牺牲,勇挑重担、负重前行。长征途中勇往直前的坚韧不拔,抗战期间赴汤蹈火的豪情壮志,西柏坡前步履坚定的赶考决心,建设时期报效国家的奉献情怀,改革年代涉险滩、啃硬骨头的干劲闯劲……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刻印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以国家和民族前途为己任的责任感,也召唤着后来者承续光荣,尽责担当。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领导干部究竟是不是有责任心、敢于担当,老百姓心中有本账。1988年,习近平同志赴福建宁德任地委书记,建立“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的工作制度。在宁德第一个下访接待日上,他带领当地干部一件一件解决老百姓的问题,并总结道:“我们工作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不仅要对上面负责,而且要对群众负责,为人民做主。”这种站在老百姓立场的政绩观,既是敢于担当的生动体现,也是“应该对谁负责”的最好答案。
一些领导干部并非不知尽责担当的重要性,但一遇问题还是私利当先,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舒适安逸。有的人“怕惹事”“嫌麻烦”,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世之道;有的人总想着位子安稳、官帽戴牢,丧失了拼搏进取的精气神;更有甚者,一步步滑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窠臼,偏爱弄虚作假,喜欢做表面文章……前不久,河北张家口市多位领导干部因在扶贫工作中主体责任缺失、作风不实、任务落实不到位被追责。深刻的教训警示我们:一旦缺少了责任意识、丧失了担当精神,不仅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也误人误己。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浓厚的为民情怀,强烈的责任意识,为各级领导干部作出了示范。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带头垂范,勤勉履职、扎实尽责,才能带动广大党员干部队伍坚守职责、不辱使命。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肩负新使命、踏上新征程,也只有切实做到“责任过硬”,才能锻造更多勇于担当的宽厚肩膀,从而不断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说:“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向着“两个一个百年”的宏伟目标进军,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以钉钉子精神始终做到责任过硬,我们一定能够创造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无愧于伟大的时代。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11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