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动公司整合入黎阳加强内涵式发展 实现从3800万元到1.5亿元的跨越
贵动公司,创建于1965年的航空发动机专业化维修服务保障企业,经过百折千回曲折发展的历程后, 2014年,贵动公司完成经济指标达1.5亿元。而在2008年,有着600多职工的贵动公司产值才3800万元,干部职工月平均收入不足1000元。
从3800万元到1.5亿元的跨越,让很多大企业不屑一顾,但对地处三线的贵动公司却是异常艰难。
2001年,贵动公司被空军装备部移交给中航工业,2004年,整合成为中航发动机事业部成员。到2002年的时候,贵动公司一台航空发动机的修理价格还不如一台名牌汽车发动机,再加上市场萎缩,每月产值最低不足100万元,人才短缺,只有1个贵州工学院的工科本科生;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没有修理前沿机的设备和技术。
面对这样的形势,5707人认为,“这样等下去肯定会死,但等死不如跑死,要硬生生闯出一条生路来。”2002年底,贵动公司一改过去“等、靠、要”的思维习惯,自筹资金5000余万元,汇集人才和技术,千方百计上新机修理线。
到2008年, 贵动公司建成某新型发动机修理线,并于同年5月10日,第一台新机装配成功,2009年1月,首批3台新机修理出厂。从此,贵动公司有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3年2月,又一个喜讯传到贵动公司,中航工业发动机公司将贵动公司业务交由黎阳公司托管,这意味着贵动公司依靠中航工业黎阳,将获得一个较好的发展机遇。
但2013年3月开展的一次企业发展调查问卷却让贵动公司的领导班子陷入沉思,问卷结果显示,管理粗放,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薪酬分配机制不健全,型号、产品研制工作落后等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贵动公司的发展。
面对新形势,贵动公司坚定整合信念不动摇,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进一步深化改革。在公司内部,贵动公司逐步完善管理制度文件,做到有据可依;夯实基础管理,大力实施6S管理,强力推进综合平衡计分卡管理,重点加强精益管理;对现有绩效分配制度进行改革,提高职工薪酬福利,逐步缩小与同行业差距;完善考核、考评制度,切实落实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增加管理、工程技术类人才。
质量也是一把悬在头上的剑。由于长期修理一种机型,贵动公司存在一种普遍现象:老师傅不看工艺,年轻人看不懂工艺,而把从黎阳引进的技术专家代根林当成“活工艺”,几年前编制的工艺还是崭新的,几乎没人翻过。这种现象存在极大的质量隐患,可能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
贵动公司决定刮一场质量“风暴”,提升质量意识,革除质量陋习。开展质量大讨论,职工在立足岗位,自我梳理岗位工作,根据讨论结果,进行填平补齐,工装不够补足工装,能力不足开展培训。稳步推进公司“质量效益提升”活动,重点抓好AVIC-QMS达标建设和质量降损工作。完善各类质量文件81项,初步建立质量体系,开展质量改进工作,有效运用精益六西格玛、QC等质量改进方法,突出解决有关技术质量问题;做好与中航工业黎阳对接后的外场服务保障工作,建立对外场质量问题及服务需要的快速反应机制。
“质量”风暴效果十分明显,贵动公司2013年发动机下台架排故次数为20台次,但在2014年则锐降为4台次。
2014年12月,贵动公司整合成为黎阳全资子公司,融入黎阳文化成了贵动公司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早在2013年,贵动公司在遵义召开文化融合研讨会,提出著名的1+1=1,即贵动公司加入中航工业黎阳后,黎阳文化就是贵动公司的企业文化,必须达到文化高度统一。对此,贵动公司大力宣传黎阳的“新机、新区、新制”三新战略;积极派遣干部职工参加黎阳组织的各项活动。在黎阳学习的贵动公司质量管理部副部长的蒲振伟告诉记者:“我们已经完成从客人到哥们,从哥们到一家人的身份转变。”
通过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贵动公司的效益大大提升,完成了由3800万元到1.5亿元实质性跨越,现在贵动公司的干部职工年均收入达到4.5万元,90%以上职工陆续在遵义市购房居住。站在新的起点上,贵动公司将从 “产品线”和“技术线”两方面致力于黎阳维修中心的打造,成为中航工业黎阳新的业务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