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商风采:任正非、张芝庭、陶华碧 诚义为先领风骚

09.10.2014  13:38
  任正非:天天华为思败谋胜
 
人物简介

  1944年出生于贵州省安顺镇宁县,父母是乡村中学教师,中、小学就读于贵州。1963年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1974年为建设从法国引进的辽阳石油化纤总厂,应征入伍加入承担这项工程建设任务的基建工程兵,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副所长。1987年集资21000元创立华为公司,1988年任华为公司总裁至今。1994年,参加北京国际通信展,获得极大成功。2005年和2013年两次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全球一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2010年《福布斯》中文版首次推出有12人入选的“最受国际尊敬的中国企业家”年度人物榜,任正非高居榜首。《财富》2012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排行榜,位居第一。

  还有几天,就是任正非70岁的生日了,华为总裁即将迎来的古稀之年引人注目,有人说,所有的国际公司都是可怕的巨人,这是当今商业世界里的强者逻辑。《福布斯》中文版的评论是:任正非虽然不喜欢在公众面前露面,但他在全球大型跨国公司领袖中受到尊敬的程度,在中国国内无人能出其右。

  而任正非本人却说,他只是一个“土民”,被精英们抬成了“一个体面的小老头”。

  这个“土民”出生在贵州生长在贵州,1987年因处境艰难被迫创业,如今,华为已是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商,但他依然爱以贵州乡音说出他的危机管理理论,在任正非心中,华为没有成功,只有成长。他常说:“生命总是要终结的,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延长华为的寿命,不要死得那么快,更不要死得那么惨。

  《华为的冬天》是IT业界流传的任正非经典文章,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华为一路向好的时候,任正非却大谈危机和失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有人说那是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可看出任正非管理哲学的思想来源于童年和青少年经历:“文革”对国家是一场灾难,但对我们是一次人生的洗礼,虽然“家庭不清白”,但他也从未有心中的不平,已习惯了“不应得奖的平静生活”。他说:“这是我今天不争荣誉的心理素质培养。

  那些年,当中国这列火车正在驶向社会崩溃边缘的时候,贵州更是虚弱至极,寅吃卯粮一无所有,任正非高中三年的理想就是能吃一个白面馒头。“高三快高考时,有时在家复习功课实在饿得受不了了,用米糠和菜合一下,烙着吃,被爸爸碰上几次,他心疼了。其实那时家里穷得连一个可上锁的柜子都没有,粮食是用瓦缸装着,也不敢去随便抓一把,否则也有一、两个弟妹活不到今天。“我的不自私也是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华为今天这么成功,与我不自私有一点关系。” 

  “不贪”、“不敢贪”是任正非对自己的评价,全世界有商业史以来的未上市公司持股人数最多的企业是华为,创始人舍得分银子,而且把银子分给了那么多人,接近七万,自己只留1.4%,这种对人性的自我战胜来自于苦难经历。

  但即使饿饭,父母依然坚持让他读书,“记住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在枪林弹雨的环境下,他牢记父亲的话,将樊映川的高等数学习题集从头到尾做了二遍,学习了许多逻辑、哲学……还自学了三门外语。苦难锻炼了任正非务实节俭的作风,很多人对任正非的第一印象是平易近人,任正非当年常常和员工一起加班,打地铺睡办公室,穿发皱的衬衣。他在听员工的大合唱时会被感染得泪流满面,回忆起艰辛困苦的创业岁月时也会热泪盈眶。

  华为已成世界第一大通讯公司,却没有做过一寸房地产,公司坚持不上市,个人坚持不上镜……《中国企业家》原社长刘东华曾说:任正非几乎是中国最有静气和最有定力的一个企业家。

  其实,任正非自嘲说是因为自己不聪明才糊里糊涂选了电信,为此吃了很多苦头,他也才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企业高管选择自杀,“把你聚焦在太阳下烤,你才知道CEO不好当。每天十多个小时以上的工作,仍然是一头雾水,衣服皱巴巴的,内外矛盾交集。

  在初期的一次研制动员大会上,任正非站在5楼会议室的窗边对全体干部说:“这次研发如果失败了,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你们还可以另谋出路。”言语间充满创业悲壮。

  在华为的艰难时期,任正非得过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过抑郁症和焦虑症,并做过两次癌症手术,有一段时间都是噩梦,梦醒时常常哭。他在怀念文章《我的父亲母亲》里写道:“华为的成功,使我失去了孝敬父母的机会与责任,也消蚀了自己的健康。

  几个月前,任正非在法国会见了众多媒体,记者们对任正非的身世背景十分好奇,任正非告诉他们,他生长在贵州,那时贫穷但是快乐。他在成年之前的所有成长经历,也都是在贵州完成的,青年时期往往是精神思想孕育期,无论去到多远的地方,无论离开的时候多么艰难,对年轻时光的怀念总有回来的一天。

张芝庭:敢吃螃蟹缔造神奇

人物简介

  神奇集团创始人。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常委、贵州省工商联会长、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常务理事、民建贵州省委副主委、贵阳市政协副主席、贵州神奇公司董事长。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光彩事业发起人之一。

   30年前,中国的民营企业已涉足多个领域,但,谁也不敢碰药。

  那时,在贵州,张芝庭,也只是承包了一个濒临倒闭制药厂的小车间,从中摸索出一些经营管理的窍门。1985年,他承包了一个破产的工厂,开发了一种医治运动员扭伤的药膏和咽炎药片。有了5年的经验和积累,1990年,贵州神奇制药有限公司诞生了,张芝庭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药品生产的民营企业家,贵州医药的神奇之名也走向了全国。 

  贵州中药的开发让“神奇集团”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中药生产企业之一,之后,“神奇集团”经营走向多元化,涉足酒店业和购物中心。2003年,中国富人榜中,这位在中国第一个“碰药”的企业家排在第57名。

  谈及自己成功的原因,张芝庭认为,最关键的要素是经过分析判断后能立即付诸行动,思与行,一先一后,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思要准,行要快。无论是承包经营还是独立创业,张芝庭力求把想准的事情做实,凭着这种脚踏实地的作风,张芝庭作成了一件件别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如今,神奇集团已拥有贵州、东北两大药品生产基地。其中贵州基地以生产中成药为主,已开发出包括心脑血管、抗肿瘤、消化、呼吸等多系统的中成药及苗药等20余种剂型,300多个品种。荣获国家32项发明专利,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13个民族药、38个独家品种及国家二、三、四类药品120多个。2002年,“神奇”商标荣膺中国驰名商标。同年,被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及国家税务总局评为诚信纳税企业。神奇集团网站显示,集团有职工6000多人,资产总值20多亿元,年平均上缴利税9000余万元。依靠科技、人才与市场竞争机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贵州神奇拥有20多家下属企业、1个上市公司,并跻身于全国大型制药企业行列,成为以制药为龙头,跨多个行业经营的企业集团,并沿着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在以制药为龙头的发展战略指导下,神奇集团积极在其它行业树立“神奇”品牌形象,涉及酒店、百货、银行、食品、化工、房地产、教育、印刷、饮料等行业,如四星级的贵阳华美达神奇大酒店、贵阳医学院神奇民族医药学院及贵阳神奇金筑大酒店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神奇始终不忘的根本,并以此来推进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在不断充实自身科研队伍的基础上,积极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新药研究开发中心、沈阳药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都建立了长期科研、技术合作关系。2001年荣获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3年,由贵州省科技厅批准,在神奇科技工业园内设立“贵州苗药制剂工程技术中心”,也被科学技术部认定为“十五”国家863成果产业化基地。科技为神奇的经营、研发及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同时,神奇还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兼并和扶持了贵阳制药厂、林东制药厂、凯里制药厂、明湖制药厂、都匀制药厂、铜仁中药厂等多家国营制药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达成企业优势互补,不仅安置了企业职工,使企业走出困境,焕发生机,而且还加快了神奇规模扩张的发展步伐,最终实现双赢。在近十年的光彩事业发展历程中,已投入资金达3.6亿元。

  饮水思源是张芝庭常常提及的话题,神奇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不忘回报社会,先后捐资一亿多元在贵州铺路架桥、立足贵州实际情况扶助贫困地区农民发展生产、修建中小学校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并出资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和贵州民族学院设立“贫困学生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1993年至1996年,先后出资280万元帮助特困地区荔波、瑶山农民种植金银花、养殖黑山羊、修建饲料厂,立足贵州实际情况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在2002年3月通过卫生部向非洲及中国西部12个贫困县无偿提供1.2亿元的抗结核药品,发起“光彩康复工程”。2003年,在全国上下抗击“非典”的战役中,神奇率先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捐赠120万元的现金和1000万元的抗非典药品,并通过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向北京抗非典烈士子女捐赠电脑等学习用品。

陶华碧:“贵州干妈”享誉世界

人物简介

  老干妈麻辣酱创始人,1947年出生于贵州湄潭。现任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贵阳市政治协商委员会常务委员、贵阳市南明区政治协商委员会副主席、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贵阳南明春梅酿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先后获贵阳市南明区“巾帼建功标兵”,贵阳市南明区“创卫先进工作者”,贵阳市“巾帼建功标兵”,贵阳市“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先进个人,贵州省“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杰出创业女性,中国百名优秀企业家,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辣椒从墨西哥传入中国近400年历史后,其价值在一个“老干妈”的手上获得了极大体现。现在,“老干妈”每天在200万个玻璃瓶里装上美味的辣椒酱送往中国各地及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没有上过学、没有读过书的“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靠一门手艺,将5元钱的生意做到了40多个亿。

  1989年,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的陶华碧,为了谋生,在贵阳市龙洞堡的一条街边,用砖头盖起了一间房子,开了个简陋的餐厅,专卖凉粉和凉面。没有想到,凉粉凉面受冷遇,而佐料麻辣酱却大受欢迎,潜心研究几年反复试制后,陶华碧制作的麻辣酱风味更加独特,来凉面店买辣椒酱的人络绎不绝。1996年7月,她租借南明区云关村委会的两间房子,招聘了40名工人,专门生产麻辣酱,这就是当初被凉面推荐出来如今闻名天下的“老干妈”。

  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工人扩大到200多人。此时,对陶华碧来说,最大的难题并不是生产方面,而是来自管理上的压力。工厂扩大后,一切都要走上正规,各种规章制度要出台,财务、人事各种报表都要她亲自审阅,特别是工商等政府部门经常下达文件要她贯彻执行;她还要经常参加政府主管部门召开的各种会议,准备讲话稿上台发言。所有这些,对于没文化的陶华碧来说,简直就是“赶鸭子上架”。于是,陶华碧按照自己朴素的感情,制定了择人标准: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能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能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她首先把自己的长子当作了比较的标准。陶华碧的长子李贵山是个转业军人,当时在206地质队的汽车队工作,虽然只有高中文化,但在陶华碧眼里却是了不起的“秀才”。李贵山得知母亲的想法后,辞职来到了她的公司。李贵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文件,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李贵山读,陶华碧听。当听到有不妥的地方,她立即口述更正,再由李贵山修改。如此反复多次,直到满意,她就在材料的右上角画个圆圈。李贵山看着这个圆圈哭笑不得,他在纸上写下了“陶华碧”三个大字,让她练习。在李贵山的帮助下,陶华碧终于制定出了公司最原始的规章制度。

  后来,公司员工越来越多,陶华碧有她同样的管理“绝招”:实行管理亲情化,自始至终对员工进行“感情投资”。当“老干妈”公司发展到1300人后,该规矩仍然在执行。她还亲力亲为,每当有员工出差,她总是像送儿女远行一样,亲手为他们煮上几个鸡蛋,一直把他们送到厂门口。果然,这种亲情化的“感情投资”,使“老干妈”公司的凝聚力日益增强。在员工的心目中,陶华碧就像妈妈一样可亲、可爱、可敬;没有人叫她董事长,全都叫她“老干妈”。

  如今,这个贵州风味香飘中国各地以及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大货车在“老干妈”库房旁排队等待装货,一位名叫李晓军的驾驶员告诉记者,他是石家庄运输公司的驾驶员,专门负责运送老干妈辣椒酱,每7天跑一趟,将“老干妈”从贵阳送到2100公里外的石家庄,他非常满意有这个稳定的工作。

  作为优秀的农业龙头企业,“老干妈”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开发新产品、严把质量关,2013年创下了喜人的成绩:完成销售收入37.2亿元,上缴税收5.1亿元。在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老干妈”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帮助农户对重要辣椒原料遵椒一号进行科学种植改良,每亩增收700斤辣椒,农户收入大大增加,12万亩辣椒种植核心基地直接带动农户用工200万人次。

  “老干妈”每日所需的200万只玻璃瓶由7家玻璃厂供给,其中,由老干妈引进的国内最大的广东华兴玻璃厂落户平坝县,已经正式投产。相关产业链还包括4家瓶盖厂、3家纸箱制造厂、3家商标标贴印刷厂、110个相关原辅材料供应商,135个国内外销售代理商,以及8家铁路、公路物流运输企业,与“老干妈”合作的上下游产业链就业人数多达32000人。
成品油行政许可公示(高速公路新建20191011)
依据《行政许可法》和《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贵州省成品油市场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经审核,以下拟建高速公路加油站符合《贵州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规划布点(2018-2020)》 ,商务之窗
成品油行政许可公示(投资主体变更20191011)
现对拟变更投资主体和重新核发《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商务之窗
关于促进贵州农产品市场销售项目拟奖补企业的公示
为充分发挥餐饮业对贵州农产品的消费扶贫作用,商务之窗
杨明凤二级巡视员赴从江县开展商务扶贫工作调研
   为贯彻落实省纪委夏红民书记在省直部门支持保障商务之窗
成品油行政许可公示(快速干道新建20190916)
依据《行政许可法》和《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贵州省成品油市场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经审核,以下拟建快速干道加油站符合《贵州省新增道路加油加气站规划布点(2018-2020)》 ,商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