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在有理》红色历史(三):走向胜利
近日,由中共贵州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打造的《贵在有理》网上理论访谈节目走进遵义习水,以四渡赤水为主线,解读了红军长征在贵州期间的重要战役及其背后的理论逻辑。
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一处处长姚启勇介绍,强渡乌江、两战娄山关、土城战役、四渡赤水、鲁班场战斗等是红军长征在贵州期间的重要战役,毛泽东把四渡赤水誉为自己军事指挥上的“得意之笔”。1935年1月29日至3月22日,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王稼祥等的指挥下,中央红军在贵州、云南、四川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采取高度机动的战略战术,积极寻找战机,在运动中调动和歼灭敌人,四次渡过赤水河,在川滇黔边境的广大地区转战几千里,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的企图,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突破乌江天险,是猴场会议之后的一次大战,为红军休整赢得了时间,为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奠定了基础。1935年1月9日,一战娄山关保证了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进驻遵义后的安全,构筑了保卫遵义会议和遵义城的第一道防线。土城战役是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的关键时刻打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变被动为主动的一次重要战役,之后开始一渡赤水,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二渡赤水后,中央红军再取桐梓,再占娄山关,复克遵义城,使中央红军得到及时补充,并取得短期休息的机会。遵义战役的胜利,给围追中央红军的国民党军队以沉重打击,蒋介石称遵义战役是“国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
“毛泽东根据四渡赤水期间的军情变化,实事求是、灵活机动地改变作战方向,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把握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之间的转化,赢得歼灭敌人的战机,驾驭全局,闯出了一条四渡赤水的真理之路、胜利之路。”在四渡赤水纪念馆馆长刘绵定看来,四渡赤水彰显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他将人民立场作为自己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一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与运用,对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启示。
[责任编辑: 刘昌馀 刘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