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新区快速发展给贵阳带来的启迪 敢为人先
六月,激情盛夏。和这个季节一样,贵安新区的建设同样让人激情澎湃。
新区建设从荒山野地出发,300天建成长达220公里的城市骨干道路,拉出黔中大道、贵安大道、兴安大道、百马大道、金马大道“两横三纵”主骨架道路;
产业发展从基本为零起步,吸引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等引领性、标志性项目落户;
组织机构从一张白纸开始,90天组建完成13个工作机构,汇聚一批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的人,绘出一幅展现贵安精气神的瑰丽画卷;
……
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贵安新区正释放出激情跨越、后发赶超的强劲动力。目前,贵阳正围绕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与贵安新区进行协同发展,处于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学习“邻居”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正当其时。
建设之路的贵安速度
6月20日,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内,十几辆载重汽车满载建筑材料开进厂房,百余名工人冒雨作业。再过几天,该园一期项目将全部建成并提前交付使用。
“同等质量、规模的项目,建设时间一般都需要两年,而我们通过交叉作业、昼夜赶工等方式,只用了八个月!”建设富士康一期的贵安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工程部副部长杨朝荣说。
对此,富士康集团总裁郭台铭给予高度评价:“在全国各地的富士康项目推进中,贵安新区算是创造了‘第一速度’。”
富士康项目的快速推进,是“贵安速度”的缩影。
6月19日,为三大电信运营商云计算中心、富士康绿色产业园和建设中的十余家高科技电子企业提供用电保障的甘河变电站建成投运。该电站建设时间仅半年,缩短工期9个月,为项目投产赢得时间。
总长约116公里的“三纵一横”(贵安路、清杨路、百马路、金马路)新区骨干路网,历时不到一年,路基累计建成约98%,道路绿化工程只用两个月时间就全部完工。
组建仅一年多时间,贵安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就与全国50多家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涉及融资3000多亿元,目前已到位270亿元。省内行业人士惊呼:“这么短的时间,获得这么大的融资规模,速度十分罕见。”
类似的事例,在贵安新区不胜枚举。
一年有框架、两年有效果、三年有形象、五年大发展。这是省委、省政府对贵安新区建设的要求,也是新区建设者们日夜践行的“时间表”,催发着新区建设速度不断提升。
【贵阳声音】 “贵安新区的发展速度让人惊叹,同时,我们也要抢抓机遇,通过新区建设推动自身加快发展。”作为贵安新区的毗邻区,花溪区规划分局副局长李发文有自己的想法:花溪区将围绕贵安新区承接项目配套及产业转移,并与贵安新区良性互动,推动人才、技术、管理、资金和市场等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奋力打造贵阳现代制造业发展“升级版”。
产业之路的贵安理念
贵安新区的发展,需要的不仅是高速度,还有高质量。
众隆文化、西塔科技、北京国路安……6月20日下午,在贵安新区大数据应用体验馆,31家大数据相关企业在里面展示应用成果。
问及这些企业入驻的原因,贵安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潘军坦言,这是“云”集龙头企业、实现抱团发展的结果。
时间回到2013年10月至12月上旬。在这3个月时间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云”集贵安新区,分别建设全国性数据中心,其总规模超过10万个机柜、服务器超过200万台。
如何做好相关增值服务,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成为贵安新区上上下下都在思考的问题。这就好比贵州建了一个国际级机场,如果没有航空公司来租赁,它是不能产生效益的,关键还是要加快上下游产业引进,否则效益是出不来的。
于是,一场围绕三大运营商的招商行动开展起来——
在2014年3月1日举行的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上,贵安新区大数据招商签约项目30余个,金额110.22亿元;今年5月15日,贵安新区在上海举行“贵安云谷”招商推介会,共签下以大数据产业为主的38个项目,签约金额268亿元。目前,已入驻贵安新区的大数据相关项目有31个,预计到2020年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
当前,贵安新区还通过发展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项目,吸引20余个相关项目落地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园。通过奔驰商务车项目,引进10余个相关项目,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产业集群、跨越发展,贵安新区势在必行。
【贵阳声音】 “依靠产业集群,才能实现跨越发展。”看到贵安新区围绕行业龙头开展的招商行动,让贵阳市投资促进局局长何晓军心里有了底。他说,贵阳想实现“到2016年底大数据相关产业规模达到540亿元”的目标,依托贵安新区大数据基地招“大商”、“名商”的招商策略势在必行。未来一段时间,贵阳会将引进大数据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品牌企业、配套企业作为重点招商工作来抓,带动大数据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投资,形成完整的大数据产业体系。
创业之路的贵安精神
6月15日,西部国际智能产业园斯特林项目的两台25千瓦蝶式发电机安装调试完成。看着发电机机叶运转顺畅,想着新区引进的第一个国际化、智能化新能源项目一期基本建成,贵安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贵安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昆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原来,今年4月,斯特林项目在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经常遇到水和电供应不充足问题。作为指挥部和项目的主要联系人,每天下午四点半,廖昆都要针对项目遇到的问题召开调度会;每过5天要在项目现场通宵值班,随时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平均每天协调时间超过10小时,累计解决各类问题500余次。
这不是个例。
“我不累,不能睡,我不休息,我不合眼,我不想浪费……”,这是贵安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项目计划前期部员工焦娇的QQ签名;
为准备台湾工商界经贸代表团到贵安新区的投资考察工作,经济发展局负责招商引资的潘军连熬3个通宵;
经济发展局局长柴洪辉现在每天睡觉没超过6个小时,经常到晚上吃饭才知道中午没吃;
……
正是这样一批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的人,组成一幅展现贵安精气神的瑰丽画卷:90天组建完成13个工作机构;300天建成长达220公里的12条城市骨干道路;400天高起点编制完成总体规划;430天获得国务院批复设立国家级新区……构筑“精神高地”,贵安新区动力十足。
【贵阳声音】 “这样的工作热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贵阳经开区产业发展局副局长段志强认为,贵安新区之所以建得快、项目引进的质量高,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地方政府优质贴心的跟踪服务,“我们也要尽快完善项目落地上的机制及保障体系,将项目服务明确到个人,从办理手续、施工保障、化解矛盾等方面出发,用优质服务换取项目建设的加速度。”(记者 谢江林 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