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定县“四举措”做强地方民族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20.02.2017 21:10
本文来源: 民族宗教局
近年来,贵定县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与交通区位优势,扎实开展地方民族特色产业帮农户、丰富民族文化提升发展自信、拓展民族村寨带就业、打造民族特色助增收,为全省脱贫攻坚开启全方位可复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一是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帮农户。 采取平台公司带动合作社、党员干部发动周边农户发展的“企业+基地+农户(贫困户)+旅游”模式,发展壮大酥李、刺梨、茶叶、娃娃鱼等地方民族特色产业,打造县民族特色美食街3条、农家乐200家,带动15032户6.5万人就业,实现脱贫增收1563人。
二是丰富民族文化产业提升发展自信。 用活“中国稻雕艺术之乡”、“中华布依第一寨”、“中国苗岭贡茶之乡”、石板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金字”招牌,融合佛教、民族风情、贡茶文化,打造旅游文化产业,以文化发掘提升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和内涵。整合项目582个,投资8亿元,打造金海人家布依寨、云雾长寿寨、东山苗寨等200余家“文化客房”,拥有客房1800间,农家乐评星授级52家,破解游客“过境游”尴尬。
三是拓展民族村寨旅游带动就业。 编制《贵定县旅游总体规划》、《贵定县乡村旅游服务业发展规划》,打造民俗、农耕、乡愁等乡村特色旅游新业态。建成花海水乡、东山水乡、荷花生态园等5处景点,带动村民就近务工创业1.2万人。
四是打造民族特色食品助民增收。 探索“公司+村委会+农户(贫困户)”发展模式,形成“一镇一品,一镇多品”格局,打造以云雾茶、益肝草、百合粉、刺梨干、香酥辣、娃娃鱼面条等为代表的旅游特色食品,带动群众增收2.73万人。
本文来源: 民族宗教局
20.02.2017 21:10
李克强签署第686号国务院令 公布修订后的《宗教事务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686号
民族宗教局
人民日报头版刊文:宗教工作法治化迈上新台阶
2017年9月7日,民族宗教局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宗教工作 ——《宗教事务条例》修订答记者问
2017年8月26日,民族宗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