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下足“绣花”功 打好攻坚战
下足“绣花”功 打好攻坚战
——全省脱贫攻坚秋季攻势综述
今年的秋天不同寻常,一场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战役在黔中大地全面打响。
8月29日,继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之后,省委、省政府发布了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行动令,再次打响了攻坚的“发令枪”。
短短3个多月以来,全省上下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下足“绣花”功夫,全力打好深度贫困地区“四场硬仗”,集中精力、集中火力,掀起了脱贫攻坚“秋季攻势”热潮。
一个个产业脱贫攻坚项目精准落地、一项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整体推进、一条条农村“组组通”公路火热建设……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招、硬招,正日日刷新贵州大山面目,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奋力撕掉贫困落后标签。
精心绘蓝图——顶层设计实招多
脱贫攻坚是个大战场,也是个大考场。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我省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设计,精心制定完善了一系列“含金量”高、“干货”多、针对性强的脱贫攻坚政策文件。
自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大会后,贵州出台了《贵州省发展蔬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等13个脱贫攻坚方案,涉及以农村“组组通”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蔬菜、茶叶、生态家禽、食用菌和中药材为重点的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等多项工作。
就在秋季攻势令发布的第二日,全省2017年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暨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启动大会召开。省交通运输厅出台了5个规范性配套文件,顶层设计强化对项目规划、立项、建设、管理、养护等全过程的指导监督,构建了通盘考虑通组公路建、管、养、运全过程,统筹省情实际和脱贫攻坚需求的“1+5”政策实施体系。
各地也紧锣密鼓迅速行动,响应号令。黔西南州拟定了“1+20”系列文件,明确提出在全州范围内开展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十大攻坚战”。遵义市制定出台《遵义市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行动方案》,精准锁定1个深度贫困县、1个极贫乡镇、34个深度贫困村,实施“八大战役”。
在积极开展“秋季攻势”中,我省压实干部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主要领导特别是各县(市、区)书记和县(市、区)长,亲力亲为,做到贫困人口数量分布、致贫原因类型、扶贫政策举措实施、扶贫工作进展动态和效果等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对所有参与帮扶的干部,明确具体的帮扶任务、目标和责任,按人按岗按责纳入年终干部绩效目标考核评价。
脱贫攻坚慢不得,“一刻也不能放松、一天也不能懈怠”。出实招,重实效,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迅速在贵州大地扎实推进。
精准定靶向——奋力攻克决战点
“这是国内唯一一家全自动化马铃薯组培中心,年可产脱毒马铃薯组培苗700万瓶,约1.5亿株。”12月20日,在威宁中垦薯业马铃薯组培中心,公司副总经理刘伟说,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融组培科研、生产、加工、服务为一体,着力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马铃薯全产业链平台。
“同样的品种,传统方法种植,亩产就1000公斤左右,而按中薯公司标准化种植,亩产高达5吨。”种了10多年马铃薯的威宁自治县草海镇中海村村民陶泽象感叹。
产业脱贫攻坚,是贵州攻克贫困堡垒的一个重要决战点。
贵州多山,九成以上的贫困人口集中在深山区、石山区和革命老区等连片特困地区,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针对秋季“攻势重点”,贵州大抓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大会各项部署落实,奋力攻克决战点。
——大抓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打开贵州村寨山门,着力于打通农村交通的“最后一公里”,夯实群众致富基础设施。截至11月,今年全省2.5万公里通组公路已全部开工,建成路基2.3万公里,路面1.1万公里,完成投资94亿元。
在秋季攻势中,铜仁市全面开工建设省级下达计划3700公里“组组通”公路建设的同时,还提前实施了2018年的2300公里,已开工实施2011公里。
——大抓产业脱贫攻坚。用好秋收备耕下种有利时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大调整。因地制宜,抓“一县一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抓市场主体引进和培育,抓冷链物流体系配套。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利益联结模式,让产业发展真正惠及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
目前,全省已组织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5万余个,总投资400多亿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近60万户200多万人。
——大抓易地扶贫搬迁。以岗定迁、以产促搬。根据规划,今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76.3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8.6万人,同步搬迁人口7.7万人。截至10月底,今年计划实施的251个安置点已全部开工建设,确保12月底完成住房主体建设。
与此同时,大抓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大抓旅游扶贫和农村电商发展。大抓教育扶贫和农村劳动力全员培训和精准医疗扶贫。
随着一个个决战点的全面打响,越来越多的山区群众走出贫困,走进幸福。
精细聚力量——统筹资源合力攻坚
走进贵定县昌明镇电商运营服务中心,挂在墙上液晶大屏幕上的电商扶贫总能一下子吸引大家的关注。
“通过大屏幕,可以查看全县任何一个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及帮扶情况。”贵定县一位扶贫干部轻点鼠标,相关信息一一尽显。每一个贫困户都有一个专属的二维码,即“一户一码”,链接的是贫困户的产品、脱贫记录等,帮扶得以精准到户到人。
大数据+大扶贫,打断了空间的阻隔,为精准扶贫插上腾飞的翅膀。目前,贵州“扶贫云”以全省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数据为基础,已重点对155412个帮扶项目、364亿元帮扶资金进行动态监测。
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攻坚战,更需要强大的动力和源泉。贵州精细筹划,推动各种资源合力攻坚,重点向14个深度贫困县、20个极贫乡(镇)、2760个深度贫困村和今年拟摘帽的16个县倾斜。
强化资金投入。加快脱贫攻坚扶贫产业子基金投放,截至12月15日,贵州脱贫攻坚投资基金通过银行评审项目879个,计划投资678.24亿元,已投资项目470个,投资基金267.73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0.47万户、33.26万人。
同时,用好财政涉农整合资金。围绕脱贫攻坚的关键节点、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重点向本县域内的极贫乡(镇)和深度贫困村倾斜。截至11月底,全省66个贫困县已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30.13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84.56亿元。
强化结对帮扶。做好与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的沟通对接,主动对接东部7个对口帮扶城市资源,精心组织贵州绿色农产品推介活动。持续推进“千企帮千村”、省18家大型国企结对帮扶17个贫困县等帮扶工作。
强化改革创新。通过正面引导、政策激励、治理惩戒、全员培训等综合手段,大力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今年以来,从春季攻势到夏季大比武,再到秋季攻势,贵州,撸起袖子加油干,干出贫困群众获得感,阔步贵州人民小康梦。(记者 赵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