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为黔山秀水铸牢守护根基

15.07.2018  21:58

为黔山秀水铸牢守护根基

——我省投资千亿建设环保基础设施促进环境改善

  基础设施不足一直是贵州环境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近年来,我省加大投入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从加强环境信息化建设、推进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增加清洁能源供应三方面推进全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5年投资近千亿元建设的4053个项目,到2017年底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有效促进了全省环境质量改善。

  《2017年贵州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7年全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稳定,全省88个县(市、区)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7%,全省地表水水质总体良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

  环境信息化建设 让污染行为无处躲藏

  环境信息化建设是环保工作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环境信息化建设工作,在信息管理系统、大数据运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自2017年起,我省全面使用“全国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对包括医疗废物在内的固体废物,从产生、收集、贮存,到转移、处置,实施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强化固体废物产生单位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截至2017年10月31日,全省共1262家固体废物产生源和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信息系统上进行了申报。

  监测监控大数据方面,监测中心站完成52个水质自动站监测数据、125个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站监测数据,以及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平台与数字环保平台的互联互通。积极探索应用航空、航天遥感等技术,目前已启动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监测平台建设工作。完成了数字环保APP、环保云APP及水、气环境质量APP的升级开发,现已正式上线使用。

  同时,我省大力推进建立全国统一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加快推进自动监控系统的安装与联网,截至目前,全省共有700多家重点污染源企业安装了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并联网传输。

   重点区域治理 解决污染突出问题

  医疗垃圾、重点流域、敏感水域等重点区域是我省环境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我省加大投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使这些重点领域污染情况得到有效遏制。

  为推进医疗垃圾污染治理,先后建成运行正安县、黎平县、金沙县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项目。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建成和运行医疗废物处置单位22家,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能力提升到了145吨/日,每天收集和处置医疗废物约80吨。

  为推进重点流域整治,黔东南州投资2900余万元建设龙场煤矿、五里桥、鱼洞煤矿3座污水处理站,开展鱼洞河流域治理。同时投入资金约3.17亿元推进洋水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目前洋水河水质显著改善,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总体目标。

  红枫湖是贵阳的重要水源地,为此我省加大投入修建和安装红枫湖集中式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围墙、围栏、隔离网等基础设施,并在红枫湖、百花湖区域实施了6000多亩生态修复工程,构建沿岸生态隔离带。启动红枫湖沿湖128个村寨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周边村寨和社区配置移动垃圾收集桶、垃圾收集箱、垃圾清转运车等。

  从去年开始,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截至目前,404个行政村已完成,201个行政村正在施工。 

   增加清洁能源 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

  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是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为此,我省通过多项举措,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在天然气开发利用方面,一是大力推进天然气气源供应渠道建设。作为贵州省主要的气源供应渠道,中缅、中贵天然气管道年供应可下载量30亿万立方米,目前我省实际年下载量4亿万立方米,供应充足。与此同时,我省织金区块12口煤层井已实现小规模量产,年可外供能力500万立方米;习水丁山区块丁页2井已试运行,年供能力达100万立方米。二是积极推动天然气气源项目建设。毕水兴煤层气产业基地建设已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到今年上半年,各实施企业在毕节、遵义、六盘水等地已完成钻地面煤层气井45口。三是进一步拓宽天然气供应渠道。目前湄潭、凤冈、思南、金沙已具备接气条件。

  此外,在设施改造方面,我省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和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脱硫脱硝设施建设,分别比计划提前1年和2年完成。同时,列入国家考核的重点减排项目和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全部完成,53个主要河流水质自动检测站、88个县城空气自动检测站、126个空气质量自动检测子站建成投运并实现联网直传。建成水泥窖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9个、工业固体废物标准化渣场168个。 (记者 杨静)

[责任编辑: 刘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