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五个体系”写好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11.04.2019  17:51

  日前,在毕节市七星关区碧海街道办事处前所小学就读的搬迁对象子女学生,写一句心里话表达对学校的喜爱。据了解,该校有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子女859人。记者 陈慧 摄

  “新家好!这里有厂房、学校、卫生服务站,还有警务室呢!”4月3日,说起搬迁后的感受,家住安顺市西秀区飞虹路彩虹社区二单元102室的何天友直夸党的政策好。80平方米,客厅、餐厅、卧室、卫生间一应俱全。

  坐在客厅沙发上,何天友笑得眼睛眯成了缝。一年前,全家4口从杨武乡最偏僻的补董村搬到美丽的新家后,变化翻天覆地。“现在不用种地了,土地流转了,儿子就在园区上班,就医、就学都方便!

  搬迁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源自贵州着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后半篇文章”。

  自2015年12月2日以来,贵州率先在全国打响易地扶贫搬迁“第一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的决策部署,以“六个坚持”为根本遵循、以“五个三”为生计保障,用“绣花”功夫做深做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截至今年3月31日,全省共建成集中安置点925个、住房43.9万套,完成搬迁任务140万人。

  成绩来之不易。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能致富。

  如何做好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近几年,围绕脱贫抓搬迁,贵州在一次次探索实践中,奋力找寻破题路径。

  去年8月,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对后续扶持和社会管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9月,组织成立了由21个省直部门为成员的调研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围绕社区治理、就业培训、产业配套等,深入各市(州)开展全面调研。

  审时度势。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我省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从搬迁建设向后续脱贫发展和社会融入管理的全面落实转变。

  2018年底,省委主要领导提出建好“五个体系”:一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二是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三是文化服务体系,四是社区治理体系,五是基层党建体系。

  回望这几年,各地探索创新的后续扶持新经验、新路子层出不穷。

  黔南州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三”模式,积极创新移民社区精细化管理服务机制。惠水县率先探索推行移民社区精细化服务管理“5个3”模式、龙里县建立“一点两站”等精细化管理服务机制。

  黔西南州以“新市民”计划为主线和引领,在推动工程建设和搬迁入住的同时,探索出台城镇化集中安置后续系列配套政策和13项专项措施。

  铜仁市出台易地扶贫搬迁生计保障和后续发展工作实施方案、跨区县行政区域易地扶贫搬迁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快促进搬迁群众快速融入城市生活、成为城市新市民。

  六盘水市不断探索实践安置点社区管理,形成了“32字”和谐社区(邻里和睦、守望相助、平安稳定、精神充实)与活力社区(入住充分、就业充足、生活便利、内外相连)创建标准,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黔东南州探索建立了搬迁群众产业、就业、培训、帮扶、服务“五个全覆盖”模式,着力解决搬迁群众后续发展问题。

  毕节市率先在全省实施统一代建模式,每个安置项目均采取“就业+产业”双保险措施。

  遵义市桐梓县探索建立了公共服务体系、产业发展体系和就业保障体系“三大体系”,推动后续扶持标准化管理。

  安顺市开展“八个一”建设,即开展一次项目现场观摩会、一次以上就业招聘会、一次以上技能培训班、一次以上后续服务管理集中专项检查等。

  政策好不好,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据随机入户调查结果显示,搬迁群众对政策执行满意度为99.46%;配套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为99.03%;住房满意度为98.28%;就业脱贫措施满意度为97.95%。 

  省生态移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五个体系”是继“六个坚持”后对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再丰富、再升华、再发展,是做好“稳得住、能致富”“后半篇文章”的系统思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贵州特色。

  从解决好“怎么搬”向“搬后怎么办”转变、从以搬迁为主向后续扶持和社会管理转变、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转变……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内涵效应不断凸显,外延意义不断扩大。(记者 赵勇军)

[责任编辑: 刘菲 吴雨]
贵州:推动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贯彻李克强总理重新华
“稳得住、能致富”:中国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贵州省晴隆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就业创业“梦工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