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供给侧改革强“三长”补“三短”

30.01.2016  21:57

  中新网贵阳1月30日电 题:贵州供给侧改革强“三长”补“三短

  记者 张伟

  2016年,贵州将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从工业、农业、服务业三次产业全面发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贵州省代省长孙志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2016年是贵州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贵州将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千方百计做强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三块长板”,全力以赴补齐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三块短板”,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当前,中国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一方面,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因此,中国政府加强供给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地处中国西南腹地的贵州提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以山地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

  贵州官方计划,统一建立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库,制定“百企引进”、“千企改造”工程和“双培育”、“双退出”行动计划及年度实施方案,确保引进500强企业20家以上,完成技改投资680亿元人民币,新增1万户以上企业市场主体,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00户。同时,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能耗、环保等标准,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清理处置一批“僵尸企业”。

  贵州省人大代表、贵州开磷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廖慧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新常态,以大投入推进发展的企业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现实需要,贵州和全国经济一样,企业发展进入了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作为中国最大的磷矿石地下开采企业和磷肥行业“三强”企业之一,贵州开磷将加快转型升级,将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改造传统产业,对内盘活存量,边际效益最大化,做好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工作;对外,做足增量,向市场要效益,以资源为纽带把存量矿产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借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全面拓展国际市场、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加快走出去步伐。

  结合生态优势、山地特色,贵州将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贵州将下大力气加强品种品质品牌建设,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超过600家,“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超过500万亩,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发展到400个。

  借助大数据优势,贵州加强贵农网电商平台建设,农村电商交易额增长30%以上。贵州省人大代表、花溪区石板镇副镇长曾志云赞成贵州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他建议,政府要从政策方面推进物流业向乡镇和村延伸,建立冷链物流体系,促进专业化分类运输。

  有“国家公园省”美誉的贵州资源富集,覆盖全省各个角落;其森林覆盖率达50%,是中国乃至全球紫外线辐射最少的地区之一,被誉为天然的“大空调”。贵州被《纽约时报》评选世界上52个最值得到访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以山地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现已成为贵州的发力方向。贵州省人大代表、黔西南州人大常委会主任贺登祥认为,贵州要树立山地旅游引领一产、二产的理念,以大数据为引擎,把生态建设、城镇化建设、脱贫攻坚等与发展山地旅游相结合。

  贵州省人大代表、遵义市市长魏树旺则表示,遵义将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茶酒、大健康与新医药、文旅农旅一体、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四个姊妹篇”,形成发展新业态,打造经济新引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