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倾力打造山水田园新农村 惹城里人艳羡

21.11.2014  01:29

  图为遵义县龙坑梳池八里文化广场上既精致又接近生活的装饰品。 杨茜 摄

 

                图为遵义县龙坑梳池八里农村新貌。 杨茜 摄
                图为贵州湄潭田家坝新农村新景象。 杨茜 摄

  中新网遵义11月20日电 题:贵州倾力打造山水田园新农村 惹城里人艳羡

 

  记者杨茜

 

  青瓦白墙的黔北民居在青山间错落有致,成片的格桑花开放路旁,陶艺文化创意一条街让人慢下脚步,细细观看头发半百的手艺人一点一点推泥成形。

 

  11月20日,记者走进贵州遵义枫香镇苟坝村:便利的交通,干净的公厕,以苟坝会议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广场,经过专业设计的民居,集花海、麦田、山、水为一体的风景,一下车记者就听到惊叹:这样的农村也太安逸了。

 

  “以前住的是破旧的老房子,村里都是泥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出门是高速,进村不脏鞋。你再看我家房子,好漂亮。天气冷了人少些,夏天很多人都来我们这里玩。”苟坝村村民张之国用简单朴实的话语,向访客讲述自己生活的变化。

 

  2001年以来,贵州省在总结遵义市余庆县“四在农家”经验的基础上,以小康社会建设为目标,广泛开展了以“富、学、乐、美”为主要内容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经过10余年的探索和总结推广,已成为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知名品牌。

 

  在“四在农家”基础上,贵州省进一步提出:从2013至2017年,贵州省每年投入不少于300亿元资金,创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将在三、五年内使贵州农村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20日记者在枫香镇看到的新农村情景正是贵州“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小小缩影。

 

  “遵义‘四在农家’重点解决的是农民的‘肚皮’和农村的‘脸皮’。”遵义市市长王秉清说:“建设‘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煮饭不烧柴、村寨靓起来’的美丽乡村,让城里人想来农村、想当农民、想干农业。

 

  在遵义枫香镇花茂村,第一户乡村旅馆“红色之家”的主人王治强说:“你看我的房子多漂亮,有小花园、带菜园,房子是政府请浙江大学的专家设计的房屋样式。没有新农村建设,我的家庭旅馆开不起来,如今光这项收入平均下来我每个月过万。以后游客越来越多,生意肯定会更好。

 

  2014年,贵州实施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计划,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美丽乡村。据贵州省政府研究室消息,2014年1至10月,贵州“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共完成投资376.1亿元,为年度任务315.4亿元的119.3%。

 

  按照规划,到2017年,贵州将实现“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运”“建制村100%通油路、100%通客运”;累计完成10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和5万户“小康房”建设任务;全面实现自然村“村村通电话”和行政村“村村通宽带”;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并使适宜发展灌溉的耕地得到有效灌溉,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在遵义县龙坑梳池八里,村里除房屋美化、道路整洁外,还配备了群众活动广场、图书室、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作为播州杨氏土司最早的屯兵地,当地还建设了土司文化陈列室,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当地村民李佳芬说:“现在的农村交通好、环境也美了,吃的还比城里人安全,空气也比城市里清新,城里人有时间都往乡下跑,感觉我们农村人比城里人还幸福。

 

  贵州省委副书记李军11月20日在遵义举行的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贵州目前有“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点17600多个,覆盖9900多个村,占贵州省行政村总数的55%,受益群众达到1650多万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