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全力打造“电动贵州·绿色出行”品牌
在遵义市红花岗区贵州云谷新能源汽车充电示范站,一辆辆公交车鱼贯进站停靠在充电桩旁,工作人员插入“双枪”,只需10分钟左右,一辆车就充满了电。
这里也是日前举办的全省充电基础设施现场观摩会观摩点之一。来自省经信委和省能源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共推广纯电动汽车11967辆,累计建成充电基础设施10373个。
电动汽车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贵州省把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与贵州省大生态战略行动紧密结合,全力打造“电动贵州·绿色出行”品牌。
●优势:
贵阳市南明区沙冲南路吉利纯电动车销售店,崭新的电动车摆满大厅。这些电动车车身线条流畅、内饰华丽,不时有消费者前来试驾、咨询。
“现在供不应求,前期的订单都还没处理完。”该店负责人邹辰介绍,纯电动车热卖在于几大优势:绿色环保,无噪音无尾气零排放;没有发动机,不用换机油,保养成本低;没有变速箱,能量直接传输到电动机上,动力不会衰减,提速相对更快;免征车辆购置税和车船使用税;直接核发专段号牌,不摇号不限行。
与普通燃油汽车相比,电动汽车能节约多少成本?省能源局总工程师徐光伟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在运行上,行驶同样的距离,电动汽车消耗的电量费用只有传统汽车燃油费用的1/4至1/3左右。在保养上,电动汽车靠电机驱动,比燃油汽车结构简单,行驶上万公里后才需对驱动电池组和电动机进行常规检查,费用一般不超过200元。燃油汽车行驶5000至7000公里须保养一次,每次花费一般在五六百元以上。
●短板:
续航里程短、充电桩不足是“拦路虎”
贵阳市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以未来方舟充电站为例,算了一笔生态账:目前,该充电站可满足75辆电动公交车的充电需要,单车年运行里程约5万公里,若同等路程使用汽油公交车,二氧化碳排放将达到2630.63吨。
绿牌车在贵阳街头已不鲜见。以纯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渐入百姓家。但续航里程短,充电桩不足依然是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两只“拦路虎”。
贵阳市民黄乾礼就一直纠结未“下手”。他有他的顾虑:电动汽车购买成本相对较高;电池技术不够完善,续航里程达不到预想目标;充电时间相对较长;路上要给汽车充电还不够方便。
“未来的加油站必须可以加油、加气、充电、换电,是综合性的加‘油’站。”邹辰认为,这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当前,充电桩建设存在哪些痛点难点?省能源局电力处处长谌毅业认为,主要有五个方面:车桩匹配不够协调,充电设施闲置率超过80%;受停车位紧张等因素影响,充电基础设施进机关、进住宅区、进公共服务区落地建设协调难度大,停车位配建充电设施还不够;电力设施配套不完善,部分老旧小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因配变电容不足,尚难满足建桩新增用电需求;充电设施建设工作涉及多个单位多家部门,单位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有待进一步强化;贵州省部分地方和单位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合力:
从规划措施机制入手多管齐下加快推进
“目前,贵州省正从规划、措施、机制等方面,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绿色消费的良好社会氛围。”徐光伟介绍,贵州省已出台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六进一上”(进机关、进住宅区、进人口集聚区、进公共服务区、进产业园区、进旅游景区、上高速公路)安排,以实现充电基础设施全覆盖。同时,明确了“四个统一”(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平台管理、统一接口标准、统一标志标识)要求,以做到规范发展。
贵州省相关政策也明确,到2025年底前免收电动汽车集中式充(换)电设施基本电费,对电动汽车集中式充(换)电设施实行峰谷分时电价。目前,贵州省正在拟定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资金奖补管理办法。
此外,在推进机制上贵州省也在不断完善。包括省能源局、省经信委、省财政厅等省直10余个有关单位成员在内,贵州省已建立全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充电设施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下一步怎么干?徐光伟表示,贵州将学习借鉴外省好的做法,充分发挥各有关方面作用,形成合力,着力推进实施“六进一上”、着力推动相关政策措施落实、着力强化电力保障服务,进一步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电动贵州·绿色出行”品牌。(记者 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