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全力补齐“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短板

23.04.2020  17:03

攻坚“3+1” 打赢歼灭战

——贵州全力补齐“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短板

  威宁自治县五里岗街道阳光馨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成于2017年,有搬迁户1761户931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06户7953人,幼儿园、广场、医务室、农贸市场等服务设施健全。图为小区内的社区服务站。记者 彭妲 摄

  2020年4月18日,中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中的主战场毕节,“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的号令澎湃激越,脱贫攻坚大会战鼓点正急。威宁自治县,乌蒙山区的“最西北”,脱贫攻坚的“硬骨头”,随处可见人们信心满怀,为了幸福忙碌着。

  这一天,石门民族中学校长李正东站在教学楼高处,眺望美丽的新校园。“做梦都没想到啊,短短几年时间,石门乡的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面的昭通市有30多名教师来我们学校教书呢。”李正东自豪满满。

  这一天,岔河村54岁的贫困户李启明忙着把成捆的小葱搬运到车上。和他一样,数百名享受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群众,正在草海镇中海社区易地产业扶贫蔬菜基地务工。“做梦都没想到啊,政府帮我们住上了新房子,还管挣钱、帮到底,有吃有住有补助,每天80元,做满30天每天再补20元呢。”李启明笑容灿烂。

  这一天,新营苗族风情小寨,一年前享受危房改造政策搬进120平方米新居的73岁的老人韩庆福,掰着手指头数“健康账本”,镇里的卫生院、村里的卫生室现在都“阔气得很”,看病很方便,寨子里还有医疗点,经常有医生上门给他做健康检查。“做梦都没想到啊,到我这把年纪了,还能享这样的福。”韩庆福眼眶湿润。

  这一天,荣和村村民蒋安敏翻出家里的脏衣服、泥鞋子,彻彻底底地进行了一番大“扫除”。“做梦都没想到啊,祖祖辈辈洗脸都舍不得多舀水,现在洗衣服成了家常便饭。”蒋安敏感慨万千。

  群众“做梦都没想到”的事,党中央想到了、总书记想到了。

  2019年4月15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强调,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抓好落实。要摸清底数,聚焦突出问题,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加大工作力度,拿出过硬举措和办法,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党中央号令如山,贵州干部坚决落实,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努力让脱贫答卷更精彩。

  2020年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不能耽误”,打赢两场战、誓夺双胜利。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把“3+1”作为挂牌督战的重中之重,要求逐户查漏补缺、制作“明白栏”,对“9+3”区县全部开展了多次督战,前往威宁现场督战解决存在的问题。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多次到一线战区调研、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出台相关保障措施。

  督得紧、战得实。毕节市委常委、威宁自治县委书记肖发君说,省委明确4、5、6三个月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窗口期,为我们查缺补漏、补齐短板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我们努力当好施工队员,一定如期彻底解决“3+1”问题。

  17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以补齐“3+1”短板为重点,以建立部门和地方双台账、压实双责任、问题整改双销号、整改不落实“双问责”等“四双”为抓手,一场撕掉千百年来贫困落后标签的脱贫攻坚大会战、大决战、歼灭战,正在向着决胜收官挺进。

  义务教育有保障: 阻断贫困传播链 最美少年读书郎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有没有读书郎”。曾几何时,流传在威宁自治县迤那镇群众中的这句口头禅,一度成为贵州精准识别贫困户的重要参考,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控辍保学”工作的极端艰辛和极端重要性。贵州用实际行动回答,读书路上,一个孩子都不能少!

  赫章县海雀村,曾经是贵州最穷最苦的地区,有户人家4口人只有3个碗。短短几年时间,学校成为“花园、公园、学园、乐园”,孩子们通过信息化系统接受最好的教学。如今,行走在贵州大地上,无论到任何地方,学校都是当地最漂亮的建筑之一。

  压缩6%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扶贫,建设100多所职业技术院校,大力发展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89万农村中小学,覆盖86万农村学前儿童,全省100多所职业院校全免费精准脱贫班招生大门始终敞开,贵州教育跨越式发展、教育扶贫跨越式发展的路上,一连串足迹格外清晰。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控辍保学”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教师挺身而出,共同奔走在学校与家庭之间,确保读书郎一个都不能少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

  瞄准“开学前”节点,摸准每一个学生情况,织密织牢控辍保学网底,防止适龄学生辍学,确保一个不漏。瞄准“开学时”节点,按时报到,精准掌握返校情况,确保一个不少。瞄准“考核时”节点,建立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实现辍学生常态化动态清零,确保一个不跑。

  贵州在全国率先研究制定了《控辍保学劝返复学工作指南二十条》,将失学辍学对象分为20类,逐一提出劝返安置措施并提供相关法律法规依据,指导基层教育部门和学校开展劝返复学。全省明确了县级政府“控辍保学”主体责任,落实“控辍保学”工作“双线”责任制和“七长”负责制,让“控辍保学”责任层层压实。

  易地扶贫搬迁教育保障是确保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重要举措,贵州省多渠道争取和统筹相关资金支持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建设,对纳入2020年脱贫攻坚挂牌督战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学校建设工作实行分片分点包保挂帮督导,明确13名厅级干部紧盯14个重点县(区)挂帮督导,96名处级干部“一对一”紧盯96个建设项目包保挂帮督导,确保2020年6月30日前挂牌督战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学校全面建设完成、8月底投入使用。

  基本医疗有保障: 看病不再“贵远难” 远程医疗上水平

  2019年,最让安顺市紫云自治县大营镇党委书记陈凯开心的一件事,就是镇卫生院接生了49个小宝宝。这件在东部地区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在当地却是一个大新闻。在2018年8月1日乡镇卫生院新建之前,因为医疗水平不高,镇卫生院已经12年没有接生过一个宝宝了。

  “村里有了卫生室真是方便,门诊室、观察室、药房样样都有,像伤风感冒这类小毛病,再也不用跑远路到乡里去了。”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的水城县营盘乡罗多村村民李正昌对身边变化感受最深。

  举全省之力推进健康扶贫,贵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群众看病就医的突出问题“寝食难安、感同身受”,努力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送到村民心坎上。

  软硬件基础设施在变,诊疗水平也在跃升。通过艰苦努力,贵州省建成“内连省、市、县、乡四级公立医疗机构,外接省内及发达地区优质医疗资源”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拥有2万余人远程医疗专业技术队伍。2019年,贵州建成1万个远程门诊,把远程医疗向村卫生室延伸。远程医疗“贵州模式”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充分肯定,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突破60万例次。

  如今,贵州农村群众摆龙门阵、话家常,时常讲到看病不再“贵远难”。全省实现从缺医少药到健康贵州的跨越发展。

  必须要让健康扶贫的成绩,经得起国家检查、经得起人民检验,保障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色。在4、5、6三个月窗口期,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开展了找问题、补短板行动,同时动员贫困户全员参加医保,加快行政村卫生室建设,推行村医轮流派驻制。

  ——在“9+3”挂牌督战区县,成立工作专班和工作队,实行统一编组、统一计划、统一行动、统一时间,优化督战方式,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开展“地毯式”排查,建立工作台账,逐人逐村逐项逐机构过关,全面销号解决,较真碰硬“”,凝心聚力“”。

  ——确保健康扶贫“三个三”全面达标。重点检查医疗技术人员队伍方面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稳定优化贫困地区乡村医生队伍,落实好村医报酬,确保不再出现新的“空白点”。

  ——抓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救治。制定工作方案、指定县域内大病专项救治定点医疗机构、公示辖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及大病病种名单,落实定点医疗机构大病专项救治台账和销账,提升贫困群众知晓率。

  ——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做好4类慢病患者的规范管理,做到有签约协议、台账和服务记录,且服务规范。

  ——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政策。重点推进医疗机构识别住院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者身份,对需住院治疗的疑似贫困人口先执行政策。

  住房安全有保障: 危房全改造 壮阔大迁徙

  1200万!这是贵州已完成约33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惠及的总人数,规模接近于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188万!这是贵州“十三五”期间已经完成易地扶贫搬迁的总人数,规模相当于冰岛全国总人口的5倍多。

  这是史无前例的旧貌换新颜,这是波澜壮阔的世纪大迁徙!

  房啊房,贵州农村群众之痛,脱贫攻坚拦路之虎!仅仅是几年前,“茅草房”这个词,还在贵州人心中萦绕。曾有网友这样评价:贵州的空气都是甜的,住的却是茅草房!

  弹指一挥,换了人间。共产党一诺千金,上千万群众一步住上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

  六盘水市中山区大湾镇海嘎村坐落在贵州屋脊“韭菜坪”,住了30多年茅草房的村民陈大学得到危房改造资金,住进了整修一新的新房。他高兴地说:“过去遍地茅草房,地面拱包泥巴地,石头打穿草屋顶;如今家家住洋房,四海朋友上山来,米酒腊肉样样欢。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一户不漏才能不留遗憾。尽管贵州省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2019年度绩效评价获全国第一,但一场实事求是、自查问题补短板的拉网式行动,正在全省铺开。

  印江杉树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对全镇各村群众进行全面排查,发现村民冉刚存在住房不保障,镇里按程序帮助他申报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织金县自强乡大冲村村支书杨益指经过走访排查,发现全村还有10户在环境卫生方面未达标,立即组织补齐短板。

  精准找准问题,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通过入户走访、查阅资料、交流座谈等方式,深入分析贵州省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在政策把握、聚焦精准、工程进度、质量安全、资金管理等5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具体原因,建立整治台账、编制整治技术手册,出台整治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开展问题整改。农村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农村人畜混居环境整治都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清单之内。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贵州将全面聚焦9+3县(区),充分利用贵州数字乡村住房保障APP系统,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全覆盖、零遗漏、户户见筛查排查,确保4月底前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过关验收。启动以县为单位的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数据档案整县验收,对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数据档案进行逐户验收,针对危房改造质量不高、资金兑付不及时、挂牌标识不到位、建新房仍住危房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确保到户台账精准、危房鉴定精准、改造整治精准、补助资金精准、挂牌标识精准,确保贫困群众住上“安居房”“放心房”,确保6月底前所有问题销号清零。

  饮水安全有保障: 从此不再望天水 家家解放劳动力

  “牛羊都喝矿泉水”的贵州,“吃水不用抬”曾是农村群众不敢奢望的梦想。

  年均降雨量1200多毫米,水资源“富得流油”,但山多地少、石多土少、雨多库少,喀斯特地貌却让雨水在贵州大地“潇洒走一回”。“工程性缺水”这个贵州首创的词,很多人听到后觉得很新鲜。

  一个水缸,一副木水桶,曾是水城县化乐镇凤凰村家家户户的“标配”,如今,拧开水龙头,就是纯净水。村里新建日处理1万方水厂一座,324公里管道,把甘甜的纯净水源源不断输送到千家万户。

  2020年4月18日,威宁自治县石门乡“一把伞”马铃薯种植基地,每一条田垄下面,都铺设了一根滴灌带。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肖良宪告诉记者,不光人吃水不愁了,产业水也正在解决,40万亩蔬菜今年就能全部种下去,再过几年看,中国蔬菜“北有寿光南有威宁”肯定不是吹牛了!

  有专家预计,贵州解决农村饮水问题,间接解放了数百万劳动力。

  水利建设跨越发展的成绩,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历史时刻“遭遇”,贵州丝毫没有沾沾自喜,而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快找问题、快补短板。

  2020年1月中旬,贵州启动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挂牌督战,各地利用春节农民工返乡期间“人最多、水最少、需求大、要求高”的有利时机,克服疫情影响,按时完成了第一阶段摸排任务。3月28日,贵州召开全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决战工作视频调度会,组建13支督战队(1支巡回督战队)1000人,对“9+3”县(区)304个乡(镇)4071个村6604个项目开展问题排查。

  ——路径确定:围绕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四项指标”,主攻“9+3”县(区),深挖细查,精准打击,逐个整改,确保6月底前全面完成扫尾工作。

  ——措施明确:按照见人、见事、见时间、见责任、见终端、见成效“六见”要求抓工作,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不销号不收队。

  ——抓细整改。按照“八个必须”开展工作,必须建好整改台账、必须落实“一县一案”和“一村一策”、必须针对可能断水因素制订应急预案、必须保证水质安全、必须张贴饮水安全明白卡、必须推行计价计量用水、必须落实各项责任、必须抓好安全运营和管理。

  ……

  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贵州党员干部在一线与群众一起熬战。走饿了有自带干粮,走累了就地而憩,哪里天黑哪里住,皮肤“白改黑”,头发“黑改白”。

  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毕节市政协副主席、威宁自治县县长陈波说,老百姓时常会说“做梦都没想到”,党员干部很感动。威宁的干部有一句口头禅:147梦。意思是每天工作14个小时,每周工作7天,每天梦里都是工作。有这样的好群众,有这么拼的党员干部,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决战决胜的战场上,贵州党员干部和群众肩并肩、梦同梦、心连心,战无不胜。(记者 赵国梁 谢朝政)

[责任编辑: 刘昌馀 栾小琳]
贵州:关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 保障基本休息休整
  新华网贵阳4月22日电(黄勇)贵州省扶贫开发领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