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全域旅游 逐梦山水之间
山之高如黔东梵净,扶摇直上,云蒸霞蔚;
山之大如磅礴乌蒙,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山之美如百里苗岭,层层梯田,风光如画;
山之峻如黔北娄山,雄关漫道,可歌可泣;
…………
贵州亦多水。
长江水系的乌江,珠江水系的南、北盘江,构成了大地的血脉,奔腾不息,把喀斯特地貌的崇山峻岭切割得沟谷纵横,千姿百态。
对游客来说,走进贵州,意味着可以体验山地之广阔、清泉之甘甜、空气之清新、夜晚之宁静,以及原生态之风景与多元并存之文化。对于“山地公园省”的贵州来说,旅游同样为其带来了巨大价值与无限可能。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9月,梵净山。秋风吹过,水青冈顶上的叶子渐渐泛黄。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生态旅游科副科长雷永强沿着上山索道往下看,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在过去几十年里,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门类乃至观念在全球流行起来,其特点是更加关注自然和文化的原真性,更加尊重自然资源的保护,提高人们对于山地价值的认知。
作为贵州颇具代表性的生态旅游地,梵净山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后,旅游人数节节升高。数据显示,2021年1至5月,梵净山景区入园游客量55.3万人,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10.6万人,市场表现抢眼。
在发展旅游的同时,雷永强同样关注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山上游,山下住;山上吸引力,山下生产力。这是梵净山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所探索的路径。”
近年来,铜仁市拆除了景区内建设的宾馆及其他附属设施,严格控制各时段的游客人数,并在梵净山脚下打造了亚木沟、江口云舍、寨沙等乡村旅游点,将旅游业态迁移到遗产地之外。
世界旅游组织荣誉秘书长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在《山地旅游的现在和未来》一文中写道:“山区旅游开发、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之间需要保持谨慎的平衡。这一点在中国贵州可以看到。”
山地户外运动天堂
网友“工蜂”是一名有着8年滑翔伞飞行经历的“老鸟”,尽管飞行足迹遍布全国,但他最爱的还是家乡贵州清秀的四季。从初学滑翔伞时的乌当奶牛场、龙里大草原,到乌蒙大草原、金沙白云山……天气好的话,“工蜂”每个周末都想出门“飞一飞”。
普通人想要体验翱翔于广袤天际、俯瞰大地,并不容易。好在随着体育旅游的发展,更多人可以在滑翔伞基地教练的带飞下,过一把空中游客的瘾。
作为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山地之上的贵州被视为“户外运动的天堂”。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和原国家旅游局批复,支持贵州创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
在此背景下,通过整合资源,贵州已建成104个生态体育公园、100个汽车露营基地,评选出106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获评国家体育旅游精品项目87项(次),并举办了“多彩贵州”“奔跑贵州”“翱翔贵州”等自主IP赛事……如今,走进贵州,除了用脚步丈量山水,游客还可选择在户外营地里与山水共眠,挂上滑翔翼飞掠大地,或垂下绳索开启地心之旅,玩法可谓多种多样。
贵州省体育局大数据办公室高级工程师黄易表示,除了以热度为主的体育赛事,体育旅游培训也可以给贵州带来细水长流式的人流。
据悉,今年“旅游两会”期间,在铜仁市精心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由贵州省体育局规划设计的“智慧马拉松跑道”即将亮相。
山水间蕴藏人文之美
清澈的溪流里有孩童赤脚嬉戏,高高的吊脚楼上妇女们在专心刺绣,青草铺满山谷,树叶沙沙作响……这是荔波瑶山古寨的午后。
“怎么说呢,这里和我见过的被完全旅游化的民族村寨不太一样。植被覆盖得很好,房屋建筑有特色,文化生态则很朴素,犹如电影般唯美。”游客李彬彬评价说。
李彬彬所住的瑶池小七孔民宿位于古寨的中心,由9座独栋别墅组成,共29间客房。旅游旺季,客房的价格均在千元以上。曾几何时,谁能想到这里以前是深度贫困的村寨。
在瑶山瑶族乡人大副主席石鸿军的眼里,瑶山的变化源于梳理自身文化特点,变文化资源为旅游资源,并与附近大小七孔景区的纯自然观光相互补充。
瑶山古寨的演艺场,每晚8点都有篝火晚会。与传统的民族歌舞相比,这里的篝火晚会更像一场文化服饰秀。对于表演的演员来说,不需要太多专业训练,在禾仓和吊脚楼的背景下,展示自家的生活场景,内容简单易懂,气氛欢快而热烈。
曾经阻隔贵州脚步的大山,亦为贵州保留了丰富多样的人文之美。这些语言和习俗、建筑和手工艺、饮品和食物、歌曲和舞蹈、节日和庆典,恰恰成就了如今贵州旅游的蓬勃发展。据统计,目前贵州有724个村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9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记者 曹雯)
[责任编辑: 刘昌馀 谢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