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改路上“贵州答卷”:2015贵州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兴义马岭河特大桥。特约记者吴东俊摄
贵申改
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贵州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聚焦体制机制改革,谋在新处,改在真处,抓在实处,一些重点领域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这份成绩来之不易。成绩背后体现的,是贵州保持战略定力,贯彻中央精神、立足贵州谋划推动改革的决心和智慧。
全面深化改革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必须把中央精神和贵州实际结合起来,做到吃透上情、把握省情、掌握外情。“三情”要求成为全省各地各部门搞好改革工作的基础,推动和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
一年来,省委深改领导小组坚持严格与中央对表,召开会议频次更加密集,审议通过的改革方案数量更多,涉及领域更宽,推进程度更深。2015年召开11次会议审议通过87项改革事项,对贯彻中央11次深改领导小组会议精神进行认真回应和坚决落实,加快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一条条举措相继出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逐项部署陆续落实,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体制,对内对外开放的内涵和层次进一步提升。扶贫开发改革走前列树标杆,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亮点纷呈,民主法治领域改革稳步推进,社会和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特色明显,党的建设制度和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扎实推进。
市、县两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场,改革不能在市、县两级落地见效,会使改革虚化。贵州各市(州)、县(市、区)把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改革部署作为使命所在、责任所在,紧扣发展定位,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实际推出一批“微改革”“微创新”,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狠抓改革举措落实,激发了创新发展的活力,初步呈现出百舸争流的改革画卷。
贵阳市成为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西部省会城市之一,在13个市直部门开展“数据铁笼”行动计划试点。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正式挂牌运营并实现大数据交易。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出租车进行管理的做法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肯定。探索建立禁毒长效工作机制。
遵义市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成效突出,划定生态功能、环境质量、资源消耗三方面共11条红线,全面实施河流生态保护河长制考核制度。乌江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六盘水市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经验在全省总结推广。
安顺市以体制机制创新力推“五型城市”建设,率先在全省出台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1 10”文件体系。
毕节市建立精准扶贫“四看法”评价体系和“一市五金多套餐”扶贫融资机制。城乡居民医保体系建设创新做法得到国务院领导肯定。
铜仁市在全国率先设立“乡(镇)规划委员会”,探索乡镇管理大部门制改革取得新成效。
黔东南州探索建立州级“零审批”机制。
黔南州探索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立法协商制度。
黔西南州干部召回管理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
贵安新区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行政审批局、综合执法局和市场监管局。在全国率先探索“一建二转三保四有”的安置模式,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低冲击开发模式。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革创新。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只要我们咬定目标不松口,扭住关键不松手,狠抓落实不松懈,就能够按下改革“快进键”,跑出改革“加速度”,凝聚起改革的强大正能量,谱写出建设多彩贵州的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