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都行】贵州六枝:因地制宜种植中药材 产业扶贫拓宽致富路
关寨镇北部库区大健康生态种养殖基地。新华网 周远钢 摄
新华网贵阳7月30日电(周远钢)盛夏时节,沿着盘山公路走进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关寨镇北部库区大健康生态种养殖基地,凉风习习,蓝天白云下,放眼望去,漫山的中药材长势葱翠,远处众多红色的鸡舍点缀山间,为青山更增添了一份色彩。
“这一片是贵州百灵集团的中药材原材料基地,种了1000亩龙胆草和黄白,红色鸡舍散养了2000只鸡,可以供给超市。”关寨镇党委书记谭明勇告诉记者,全镇因地制宜种植了6万亩核桃、2000亩黄白、1000亩银杏、套种了6300亩龙胆草,将对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发挥巨大作用。
在北部库区大健康生态种养殖基地的道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内,记者看到,50个中药材大棚内育满了白芨、铁皮石斛等药材苗。当地村民程永平正在银杏育苗大棚内除草,“主要负责技术管理,种过太子参、吉祥草、银杏,现在每月轮休四天、工资4500多元。”今年42岁的程永平曾在外务工,7年前选择回乡种植中药材,就近就业。“在家乡工作感觉好,离家近,大约12公里。”
今年38岁的王井福是关寨镇朗树根村村民,有着8年的中药材种植经验,目前在道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育苗、管理工作,他告诉记者,目前每天有近100人在基地务工,负责银杏除草、白芨培育,他们都是当地的农户,固定员工每月工资2000元到4000多元不等,零工每人每天70元。
据了解,关寨镇共有贫困人口4200多户12000多人。“通过这个平台,附近的百姓可以在这里务工,还可以学技术,自己种植中药材,公司负责统一收购。”谭明勇说,农户的扶贫资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入股,还可以获得分红,中药材产业是脱贫工作的重要抓手,为群众拓宽了致富门路。
目前,关寨镇立足“农民富、生态美”原则,以北部库区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载体,大力建设中药材、核桃种植等基地,引进企业到境内投资发展;同时依托生态优势,通过发展扩大畜牧业、巩固发展特色经果林、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健康养生产业等方式推动当地扶贫工作。
关寨镇北部库区大健康生态种养殖基地的中药材育苗大棚。新华网 周远钢 摄
农户展示育苗棚内的白芨苗。新华网 周远钢 摄
农户在银杏育苗大棚内除草。新华网 周远钢 摄
关寨镇北部库区的室外银杏育苗基地。新华网 周远钢 摄
[责任编辑: 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