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村产业革命不断向纵深推进

23.11.2020  17:54

产业风生水起 山乡生机无限

——贵州农村产业革命不断向纵深推进

    11月初,贵州迎来温暖的“小阳春”,时逢生姜采收时节,各地姜农都趁着好天气,完成最后的采收工作。

    在镇宁自治县丁旗街道塘堡村,青冈坡下热闹非凡,一百多人的队伍分工明确,挖姜、抖土、砍枝、装袋、称重一气呵成。在距离青冈坡200米外的公路上,几个年轻汉子开着三轮货车等在路边,十余人背着姜沿着蜿蜒的山路渐行渐近。

    现场管理员吴贵海不时被村民咨询,都希望到基地来干活。吴贵海边擦汗边笑着摸出兜里的百元现钞对记者说:“我们这个基地开收一个星期了,早上7点半上班,大家7点就来了,平均100元一天,来的村民络绎不绝,每天都是现金发工资。

    近年来,贵州农村产业革命不断向纵深推进,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齐头并进,农民吃上了“产业饭”,不仅可以拿到土地流转费,还可以在基地务工,每月能拿到不少务工工资。

    “说实话,以前种玉米亩产满打满算也就600块钱,一家人哪里够用?现在调减低效作物,种上了蔬菜、食用菌、水果,收入明显高了很多。”镇宁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站长程蕾告诉记者,今年全县仅小黄姜种植面积就达到了15.11万亩,预计产值10亿元左右,各地姜农迎来大丰收,单亩产值是玉米10倍以上。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贵州广沃的土地被盘活,精选产业带来了高效益,农民依托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致富,农业现代化建设也迈上了新台阶。随着1000多万亩低效作物的调减,贵州多个产业迅速实现“裂变式”发展,辣椒产业产销全国第一,茶叶产量稳居全国之首,刺梨、猕猴桃、火龙果等位居全国前列。

    在惠水县,小小的佛手瓜,从2007年的1个村50户发展到现在41个村1.43万户,种植规模从100亩扩大到5.2万亩,产业规模和产值增长500多倍,是当地响当当的“口碑”产业。

    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黔货出山”也步入快车道。2017年,全省销售农产品突破百亿元,短短几年间,销售额就实现了成倍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销售农产品585.5亿元,产销之间的紧密衔接,为助农增收拓宽了新市场,小农经济与现代农业由此建立起利益联结。

    今年上半年,贵州实现农业总产值1047.76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01元,山乡迸发无限生机。近年来,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带动贫困人口753.5万人,占贫困人口96%,依托相关产业促进就业13.9万人。回溯“十三五”,产业发展不断迎来新增长,山地特色的优势逐渐凸显,农村产业革命唤醒了贵州沉寂千年的土地。(记者 梁圣)

[责任编辑: 吴雨 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