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经网:开辟为农服务新天地
2015年12月9日,贵州农经网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在全国12个被认定的服务创新型示范基地中名列第一。这是贵州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也是贵州农经网继去年11月荣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第二届“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之后的又一项荣誉。
近年来,贵州省气象局党组把贵州农经网改革发展作为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开展精准扶贫气象服务的重要抓手,推进其转型发展。
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发展两轮驱动
贵州省气象局抢抓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研判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贵州农经网面临的深刻影响和重大机遇,以贵州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为契机,将贵州农经网改革发展列为全面深化贵州气象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贵州省气象局党组结合实际,明确了贵州农经网的发展思路: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发展两轮驱动,同步建立起公益服务与市场运营高度融合的农经网发展机制。
在公益服务方面,省气象局以承建贵州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综合服务平台为抓手,建好贵州农经云服务平台,开展涉农大数据应用服务和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为政府“三农”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体系保障和数据支撑;在市场运营方面,以推进互联网与农村综合服务广泛结合、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为目标,以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技术支撑,整体提升服务能力、整合集成能力、运营能力和研发能力,在农村综合服务、涉农中小企业扶植、乡村旅游平台运营等方面形成明显的技术特色与服务优势。
向农业农村综合服务平台运营商转型
2015年,贵州省气象局坚持以“平台思维、数据思维、用户思维、生态系统思维”为导向,推动贵州农经网从基于农产品流通的信息网络全面向贵州农业农村综合服务平台运营商转型发展。
按照“平台引领服务体系”的理念,贵州农经网构建了贵州省农业农村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聚合了省内8家主要涉农部门的数据资源,日均发布信息1.5万条,涉农数据总量8000万条;全省100%的乡镇和行政村全部实现“一乡一网页”和“一村一网页”,开展普惠金融、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科技服务等16大应用系统进村入户推广应用。
全省多部门发挥管理支撑作用,在1452个乡镇建设首批“贵州省农村综合服务站”,开展农村金融服务、生产生活商贸集采集买和集配集送、公共信息服务及生产消费数据分析采集等。平台普惠金融和商贸流通业务产生的利润80%补贴到站点维护人员和村级集体经济、县级运营中心,让站点产生造血功能,平台信息集约、采集和服务活跃度保持在100%。
与此同时,贵州农经网组建了由中国农业大学参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大数据应用领域专家领衔,贵州农、林、渔、牧、经济等领域科研带头人组成的专家团队;组建了软件开发和大数据分析团队;与淘宝、腾讯、浪潮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在多个项目上开展合作。
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为农民带来可观收益
贵州省农村综合服务站从2015年7月份开始布局,1452个站点像火种一样逐渐在贵州全省蔓延,为各地带来可观收益。
以农业农村综合服务平台为基础,贵州农经网从“以信息综合服务为中心”向“以聚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为中心”转变,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包括围绕贵州省委、省政府推进“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建立了“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服务平台”,为326个农业园区提供建设管理、3D展示、招商服务等,同时完成了与3000余个生产企业的销售对接;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组织实施了“农家乐”上网工程,完成2000余家“农家乐”信息上网发布,建立了“多彩农家”乡村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包括“多彩农家”电子商务网站、手机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上线精品线路17条,景点367个,农家乐食宿点2300余个。
在黔南州惠水县好花红镇好花红村,农业农村综合服务平台的服务主要定位在乡村旅游带动村级特色产业扶持上,通过平台的客源引流,每周给村里的农家乐带来1500多名游客,让村民尝到了电商带来的“甜头”。农业农村综合服务平台联系上游厂商,为村里直销了10辆四人观光自行车。村民陈开菊算了一笔账:每辆车比在县里购买节省850元,每车每月可以创收7350元。仅租车一项,她家年收入达8.8万元。
村民王兴勇开办了乡村旅社。他选择了贵州农经网的平台服务,直接购买了30台电视机,比在县城购买节约了近万元,乡村旅店开业后,他每月收入将达到2700元。
服务站的管理员王鑫,从平台的服务中看到了经济价值,决定带领大家一起用电商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业生产。
2016年,贵州农经网将以“省农业农村综合服务平台”运营为核心,全面打造集农村普惠金融、农业农村大数据、农村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和农村公共服务为一体的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平台形成的集约优势,为分散的农村电商、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公共服务等凝练连锁经营模式,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电商品牌和服务品牌,并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将产业市场化、品牌化,建立具有造血功能的扶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