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凯里:民族医药产业正在崛起
中新网凯里6月6日电 (通讯员 阚霞 记者 张伟)“夜郎无闲草、黔地多良药”,丰富的药材资源是黔东南州的一大财富,也是其药业得以发展的宝贵资源,近几年来,作为黔东南州州府所在地的凯里市,洞悉了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前景,正依托其独特的药材资源,着力发展民族医药产业,并且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袁涛忠是一名在黔东南从医50余年的医生,掌握着现代医学知识与民族医药知识,对地区民族医药颇有研究,是本地有名气的专家医生,尽管他现已70岁,但出去对民族医药事业的热爱,如今他依然在黔东南民族医药研究院搞医药研究,思考着民族医药的发展。
“黔东南比较缺乏人才,而且普遍素质偏低。”在袁涛忠看来,除了人才长期制约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外,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独有的生活环境造成百姓自身的保守思想,“传内不传外的家族式传承”、“无文字记载,靠口传心授”也成了影响民族医药向产业发展的一个因素。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凯里市乃至整个黔东南的医药产业面临着很多问题,由于经济发展受限,人才、传承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成了制约民族医药发展的一个个瓶颈。
“要大力发展当地的经济,民族医药产业才能有所作为。”袁涛忠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首要问题就是地方经济的发展程度,要依靠经济的发展引进和培养同时拥有有现代医药知识与民族医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做好民族医药的传承,推动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民族医药的发展得到一定改观,政府层面及很多医药从业人士正在思考如何依托丰富的资源推动民族医药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比如健康保健产业就是民族医药发展的其中一种趋势。”黔东南州中医药院长、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院长郭伟伟说。
“发展养生保健行业,是非常有前景的,这将是一个我们这个地方民族医药转型发展起来后一个很好的经济增长点。”袁涛忠也这样认为,随着全民经济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健康与养生,这样就催生了健康养生保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在这一方面,“民族医药有明显优势的。好在哪里呢?从药理上讲,有几个因素,药的使用比较新鲜,有效成分的散失就少,另一个人们很少使用这样的药,对它敏感度高,也就更加有效。”
目前,有很多企业瞄准了凯里市乃至整个黔东南州的发展情景。
“我看重的就是这边特色的民族医药资源,所以才到这边发展。”贵州省传承民族医药文化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献民说,目前,他所在的公司正着手在凯里投资建设一个集聚民族医药、医药研发、康体保健和居住养生多等种功能为一体的一个医药产业园。
不仅仅是企业看中了黔东南州的民族医药瑰宝,郭伟伟认为:“政府也意识到了黔东南苗医药、侗族医药和瑶族医药等民族医药这一块,我相信今后我们这里的民族医药产业会有一个好的发展。”
近年来,黔东南州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重点培育和发展烟、酒、茶、多彩贵州旅游和中药材产业“五张名片”的要求,利用自身资源,着力发展民族医药产业,加快培育医药产业龙头企业与产业园区,正实现民族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而作为州府所在地的凯里,也正按照“企业向产业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的思路,促成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
2012年,凯里市规划建设了面积为4.5平方公里苗侗医药产业园,园区以民族医药、生物制药两大产业体系为主,“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主要产品有中药饮片、民族保健食品、化妆品、民族健康产品等,着力打造成生态化、集约化、专业化医药产业园区,目前,已有12家医药企业在凯里落户。此外,正在推进中的中国(凯里)民族文化产业园暨下司文化综合体项目,也规划了养生保健、苗侗医药研发基地建设,用以推动民族医药产业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