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十年帮扶路上见证变化
新华网贵阳5月10日电(记者李春惠)“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节,我们开车将帮扶物资送到两个偏僻的帮扶点。两天行程超过1000公里,其中近半是山路,这些路已经硬化成了水泥路,运送帮扶物资不再艰难。”贵阳市民郝飞说。
郝飞是贵阳一个公益团队的成员。和往年一样,他和伙伴们利用五一节假日把帮扶物资运到深山里。15辆私家车组成的车队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崇山峻岭中从容穿行数小时后,到达此次行程的第一个帮扶点——雷山县永乐镇草坪村草坪小学。
团队向草坪小学捐赠了4万元现金用于修建蓄水池,还有照相机、学生校服、雨鞋等。在草坪小学,团队还向历年坚持帮扶的雷山其他乡镇的贫困学生和孤老捐赠了资金和物资。
13岁的龙晓英和14岁的龙晓丽一边抹眼泪,一边从帮扶团队手里领取了5000元钱,她们早已把团队成员视为亲人。龙晓英和龙晓丽居住在雷山县桃江乡掌雷村5组,她们的父亲去世时,龙晓英还在妈妈的肚子里,龙晓丽还不到1岁。龙晓英出生当年,妈妈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龙晓英和龙晓丽这两个“孤儿”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2008年这个团队了解到她们的情况后,连续10年伸出援手,帮助小姐妹解决生活、学习困难。在贵州偏远山区,像龙晓英、龙晓丽一样得到这个团队关爱的“孤儿”还有数十个。
草坪小学的捐赠完成后,这个公益团队马不停蹄赶路,深夜才到达铜仁市,次日来到江口县德旺乡德旺完全小学。这是本次行程的第二个帮扶点,捐赠物资包括为住校生准备的数百套床上用品、2台洗衣机、2部相机以及学习用品等。
今年70岁的贵州铝镁设计研究院退休职工杨通智是这个公益团队的负责人,她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9岁时父亲去世,12岁时母亲去世,16岁时通过招工成为贵州铝镁设计研究院的一名职工。“是党和国家让我这个孤儿长大成人、幸福快乐。多年来我一直坚持组织小型帮扶活动,就是想尽一份微薄之力回报社会。”她说。
2008年起,这个团队每年五一节期间都会来到大山中的边远村寨,关爱有困难的“孤儿”和孤老,为村小或教学点的孩子送去课桌椅、电脑、文具、书包等,甚至还为学校修建饮水工程、修路修桥。
“在帮扶过程中也欣喜地看到,国家越来越多的好政策惠及到边远山区,交通条件大为改善,许多贫困人口逐渐摆脱了贫困。”杨通智说。
团队成员杨梅说,前些年轿车根本去不了帮扶点,如2014年五一期间去雷山运送帮扶物资时,她驾驶的越野车陷在烂泥里。当地村民铺石头、垫煤灰,折腾了一个多小时车子才弄出来。而这两年道路发生了很大变化。
团队成员王茜明说,10年前许多村还没有路,帮扶物资要靠肩挑背驮运进村里。后来许多村有了简易山路,越野车可以通行,行进时颠簸摇晃,有时还会陷进泥坑。去年和今年,团队所到的偏僻村寨修好了水泥路,进山已不需要徒步或换乘越野车,“帮扶路上见证了发展。”
[责任编辑: 栾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