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因地制宜加快山地特色城镇化建设

18.09.2014  13:51

    贵州结合历史、文化、人文、地理、民族、风情、自然、资源等实际,积极探索一条符合实际的山地特色城镇化道路。 杨云 摄

  中新网贵阳9月18日电 题:贵州因地制宜加快山地特色城镇化建设

  作者 杨云

 

  “夏云镇‘居安迎贵’,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城镇建设为载体、农业产业为基础,拉开了新一轮城镇建设的序幕。”站在平坝县夏云镇云桥路上,平坝县夏云镇党政办公室郭正伦给记者介绍,夏云镇是全国第三批综合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和全省42个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之一。也是国家级贵安新区核心区重要城镇群,与直管区毗邻。

 

  “近两年来,镇里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4家,协会10家。流转土地3000亩,引导农民以土地联合出租、土地入股、租赁经营等形式参与土地合理流转,发展优质小红米种植基地1400亩,西瓜种植500亩,育林基地300亩,葡萄基地1000亩,农家乐15家等,农民既有租地收入,又可以就近务工增加收入。”郭正伦说,解放出大批剩余劳动力到工业园区、城镇创业和就业。

 

  在夏云镇中心区,是夏云镇的商业街。“随着夏云小城镇功能完善、品质提升,更多的农民从农村转移出来,到城镇开饭馆、卖服装、搞装修、包工程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全镇共发展小微企业662户,从业人员近万人。”郭正伦告诉记者,农民既成为城镇居民,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又保留了农村的待遇不变。

 

  紧紧围绕“统筹城乡、产城互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优势互补”的特点和与县城同城化发展的要求,夏云镇完成原14个行政村村庄整治规划和12个农村集中建房点规划,城镇建设规模由4.5平方公里增加到9.5平方公里。工业园区的发展也带动夏云镇运输、建筑、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现在园区周边每个村寨都有运输队、建筑队,实现了‘打工不出门,就地谋发展’格局。”郭正伦介绍。

 

  近三年来,安顺市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推进小城镇建设,旧州、夏云、大西桥、七眼桥、宋旗、幺铺、大山、江龙、水塘、天龙、白岩、轿子山、乐平、马官、永宁,15座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在黔中城市群版图上形成了集和谐家园、产业乐园、山水田园、世外桃源于一体的小城镇示范带。

 

  2013年,安顺城镇化率提高到39.5%,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乡镇建成区面积从2011年的8294.9公顷增加到2013年的9475.4公顷,城镇新增就业15.04万人,新增创业户4600户,创业带动就业91578人,新增小微企业2597家。

 

  基于对贵州省情的深刻认识,2012年8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首届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将城镇化作为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大战略。2013年9月,第二届贵州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召开,将绿色小镇确定为小城镇建设发展的主题。

 

  贵州省人民政府省长陈敏尔指出,“打造绿色小镇,要把传统城镇化理念与生态环境保护、人文精神协调统一起来,融入文化、历史、自然、人文等因素,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高度融合。

 

  至此,贵州把小城镇的发展放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来审视,全面推进了一批发展潜力大、生态条件好的绿色活力小城镇加快发展。2013年10月,贵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100个示范小城镇改革发展的十条意见》,坚定了贵州示范小城镇建设的路径自信。

 

  截至今年7月底,100个示范小城镇“8+X”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53.7亿元。一年来,100个示范小城镇增加为114个,示范小城镇在做大、做强、做优、做特上“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贵州围绕展示美丽乡村“一村一特、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着力落实规划、推进项目、突出特色,努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城乡为原则,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贵州结合历史、文化、人文、地理、民族、风情、自然、资源等实际,积极探索一条符合实际的山地特色城镇化道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