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土城:深山村落在改善生态中加快发展

19.09.2016  16:35

一夜秋雨,贵州赤水河边的山峦在大雾中若隐若现。清晨从习水县城出发,行进在蜿蜒的公路上,沿途不时可看到丹霞崖上的湍急瀑布,还有成片繁育的丹桂飘香。

大约20公里后,穿过一个隧洞,一个名叫中桶坝的地方浮现眼前。坐落在贵州习水国家自然保护区怀中,这里显得格外静谧。拿出手机扫一扫村委会驻地的二维码标牌,有声的介绍便开始播放:“我是土城镇统一村,人类在好奇心驱使下发现了我。我的四周是高山,而高山外又是绝壁。航拍来看,就像一只竖起的巨桶。

村民向仲才家住村委会对面,他的农家乐生意十分红火。一边切菜,一边聊起生意,他笑呵呵地说:“其实我家连个招牌都没打,都是熟人介绍,用的都是自家产的食材。”最多的一次,向仲才还接待了一个三百人的旅游团。“没想到,小打小闹,去年一算,挣了十多万。”他说。

在以前,这是向仲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前年才通水泥路,投资上千万,花了七年时间。过去到镇上赶集,都是背竹篓走路,来回需要一天。”当地人还为这些险峻的地形起了惟妙惟肖的名字:落魂台、鲤鱼背、手爬岩……

与过去的偏僻落后伴随的,还有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70多岁的鄢光华和老伴,负责照看两个在村里上小学的孙女。“以前,野生动物总是拱我家的苞谷红苕,大家看见就打;做饭要烧柴,一坡坡剃光头……

这种情况很快引起了保护区管理局的重视。工程师穆兵说,统一村虽地处高寒、边远山区,但丰富的生态资源为发展特色养殖、观光旅游提供了条件。“我们通过资金和技术支持当地农户脱贫增收,希望帮助村民与自然和谐共处,寻求一种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

在村民陶平家里,记者见到了一个造型奇特的灶台。“用这个特别节省木柴,而且火力旺、无烟尘污染。”他告诉记者,这几年管理局先后帮助村民多次改良灶台,乱砍滥伐的现象也随之减少。

村干部范本坤介绍,村里利用保护区的生态优势,正在大力推动养蜂。目前全村共有600多个养蜂桶,规模在30桶以上的有10多家,今年的目标是扩大到1000桶,人均增收在1000元以上。

除了养蜂,当地还种植成片的花草树木,打造保护区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如今从外边来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昔日的深山村落逐渐热闹起来。

村支书向仲楷认为,要想尽办法用好绿水青山,留住美丽乡愁,到头来也会有金山银山。(向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