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迈步从头越——贵州在新时代新的长征路上奋勇前进

19.01.2021  13:00

  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一幢青砖灰瓦小楼里,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络绎不绝。从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话语中,可以听到一个高频词:转折。

  2020年11月23日,省委书记谌贻琴,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炳军参观遵义会议陈列馆,感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谌贻琴强调,要大力发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再出发,在新时代贵州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86年前,举世瞩目的遵义会议召开,中国革命在这里发生伟大历史转折并播下红色的“种子”。

  86年后,硝烟已经散去,红色精神长存。从磅礴乌蒙到千里乌江,从古朴侗寨到秀美苗乡,17.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迸发出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

  这是长征精神浸润的土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贵州,这片土地与红军有着讲不完的故事。

  1935年1月,寒风呼啸,余庆境内的乌江迴龙场渡口江水湍急。

  红一军团一师与红三军团四师的战士来到乌江南岸,当地老船工安清和号召附近船工、水手、工匠及群众,伐木砍竹,献出家中门板、箩筐、绳索等,帮助红军搭浮桥,使红军顺利突破乌江天险,打开了进军遵义的通道。

  翻开历史篇章,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苟坝会议……红军长征足迹不仅印刻在贵州60余个县、涉及全省9个市(州),更为重要的是,还有浸润在这片红土地上的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

  “排雷英雄”杜富国一句“你退后,让我来”,救下了战友,自己却倒在血泊中,从此失去了双眼和双手。“我现在也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学会穿衣、吃饭、生活,这是我的新使命。”杜富国说。

  已经去世的杨子林,十五六岁参加红军,是红三军团卫生部的一名看护员。长征经过瓮安时,由于负伤,便在这里落了脚,他把红军为他留下的银元作为传家宝留给了子孙,并教导子孙听党话跟党走。

  务川自治县柏村中学依托遵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脚滩红军渡口”红色文化资源,利用课堂内外和重大纪念活动,大力开展创建“红色文化特色校园”活动,让全校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深刻感悟红军精神。

  一种精神,一种信念,在贵州薪火相传。

  这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奋斗书写千年之变

  地处祖国西南腹地的贵州,因“连峰际天飞鸟不通”,“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形成山高地瘠的生存条件,历史上贴上了“三无”贫困标签。

  与贫困作战,谋求幸福生活。贵州各级干部各族群众发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唱响一曲曲感人肺腑的脱贫壮歌,创造了一个个激动人心的脱贫奇迹。

  交通之变,从十万大山到如履平川——高速铁路从无到有,贵阳成为全国十大高铁枢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600公里,全国排名第四;世界高桥前100名中,有48座在贵州,成为名副其实的“桥梁博物馆”;建成农村“组组通”硬化路惠及1200万农村群众,打通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

  产业之变,让荒山穷山成为“金山银山”——农村产业革命唤醒千年沉寂的土地,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做优做强,“黔货出山”呈泉涌之势,农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位居全国前列,农村产业“小、散、弱”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民生之变,从“人无三分银”到“两不愁三保障”——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4753元到2019年的突破万元;连续多年压缩5%至6%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扶贫,教育“9+3”计划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打开希望之门; 通过“三重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应保尽保、应资尽资、应报尽报;住房安全保障让千万农村群众居有所安的梦想变为现实。

  曾经“苦甲天下”的赫章海雀村变了。“村民腰包鼓了,孩子上学容易了,看病不再难,房子也更漂亮了。”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正友感慨万千。

  千年追梦今朝圆!从采薪焚石修古驿道,到绝壁凿岩建致富路;从治山治水拔穷根,到装点青山变金山,贵州从历史深处走来,紧紧抓住机遇,推动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百姓富与生态美的协奏曲正在大地奏响。

  这是高质量发展的新长征,步履坚实足音铿锵

  雪后初霁,巍巍山关层峦叠嶂,更显雄壮。

  山脚下,长征纪念小镇建设正有序推进。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段重点示范项目之一,长征纪念小镇整合了娄山关周边革命遗址遗迹、旅游景点、特色集镇等,打造既突出党性教育和纪念功能,又兼顾研培体验和红色旅游发展的文旅融合特色小镇。

  “我们深入挖掘红军长征故事,打造提升‘娄山关红色故事汇’品牌。同时,挖掘旅游潜力,让附近群众有就业能创业促增收。”长征纪念小镇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大梦千秋业,慷慨歌未央。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擘画了贵州“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宏伟蓝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贵州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全力以赴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将长征精神转化为不竭动力,续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今日之贵州,生机勃勃,充满希望。

  在贵阳市白云区经济开发园区,贵州泉天欣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天然饮用水灌装车间的设备全速运转,向实现新年“开门红”发起冲刺;

  五马河畔的仁怀市协农坝区,引进现代化管理模式和现代化喷灌技术,实现坝区智能化育苗、机械化耕种、自动化灌溉、科学化防虫防病,走出一条具有酒都特色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主席在大娄山上写下的诗句,豪情万丈,催人奋进。

  如今,站在新的起点,贵州将红色基因根植于每一寸土地中,传承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行动中,继续创造出无愧于时代、人民、历史的新业绩。(记者 李坤 覃淋)

[责任编辑: 吴雨 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