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动力支撑贵州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群众的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
——贵州省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观察
万亿GDP背后,是城乡群众收入稳步增长。据贵州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发布的数据,按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新口径计算,“十二五”时期,贵州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名义增幅分别为11.8%和14.4%,分别比“十一五”快0.1个和1.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民收入为1)由2010年的4.04缩小到2015年的3.33。
“十二五”时期,全省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收入差距不断缩小,那么支撑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动力有哪些?
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总队长钟赛梅认为,动力主要来自于发展战略驱动、惠民政策撬动、基建投资拉动、产业升级带动等四个方面:
发展战略驱动。“十二五”时期,贵州省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等,培育更多消费增长点,居民经营创业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金融环境优化,城乡工商、运输个体户持续健康发展。到“十二五”末,贵州省城乡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分别达到3730元和2879元。
惠民政策撬动。“十二五”期间,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公租房、廉租房、低保等保障范围和水平加快提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退休金、养老金标准连年上调,各种惠农强农的政策不断落实到位,有效促进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增长。到“十二五”末,贵州省一、二、三类地区每月最低工资水平分别调高到1600元、1500元和1400元,年均增幅15%左右。“十二五”末,贵州省城乡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分别达到4816元和1527元。
基建投资拉动。“十二五”时期,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农民工就业机会增多,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增加。据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调查测算,预计“十二五”时期本地务工农民数量年均增长20%左右;农民人均本地劳务收入(含常住人口中的职工工资)年均增长30%左右。“十二五”末,贵州省城乡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分别达到14166元和2897元。
产业升级带动。“十二五”期间,贵州省持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势头强劲,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2015年粮食产量1180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夏粮产量269.45万吨,连续三年突破全省夏粮历史记录。(记者 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