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茶山卫士的——贵州大学病虫害防控成果助我省茶产品顺利出海
时间: 2017年03月01日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杨春凌
生态经
日前,在农业部统一安排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中,我省茶叶农、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100%。
2016年,在我省开展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及例行安检等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中,监测茶叶样品241个,合格241个,合格率100%。这一令人欣喜的数据背后,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宋宝安院士团队多年专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的研究与成果转化带来的净、粹茶山做了最好的注解。
“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委、省政府将茶叶产业作为重点打造的五张名片之一。省委、省政府在“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中明确指出,要着力推进我省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品牌竞争力。截至2016年底,全省茶园面积696万亩,全国排名第一位;茶叶产量28.4万吨,绿茶产量排名全国第二位;我省茶叶产量和销量均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
与此同时,作为多年生的植物,茶园生态系统复杂,茶树病虫害种类多的状况不容乐观,据不完全统计,我省茶树病虫害年均发生面积在400万亩次以上,茶小绿叶蝉、黑粉刺虱、茶蓟马、茶饼病等病虫害严重影响着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茶农在防治措施、药剂选择和用量等关键环节上缺乏科学手段,防治效果差、安全隐患大。
作为饮品,茶叶品质要求非常高,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所有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中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的一项。
扶上马的茶产业如何更好地送出一程,为解决茶树病虫害防控和茶叶质量安全保障难题,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副校长宋宝安提出“生态为根、农艺为本、化学防控为辅助”的植保理念,系统设计茶树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在此基础上,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在贵州省农业技术重点成果转化项目“贵州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与推广”支持下,应用该实验室多年的研究成果,与贵州省植保植检站、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在贵州贵茶公司、贵州高原春雪有机茶业有限公司等22个茶叶基地开展了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工作。
由宋宝安院士领头的30名教师带领150名研究生通过项目实施、技术咨询、质量抽检、科技下乡、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在每个示范基地与企业共同投入10名以上科技服务人员无缝对接,要求年度总服务天数不低于300天(次)。
宋宝安反复强调,创新与集成技术在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中的应用,要以保障茶叶品质为核心,从保障茶叶产量、质量和茶园生态安全出发,将生态防控、农艺措施、物理防控和化学防控相结合的综合防控集成,注重构建或重塑茶园生态系统,强化栽培管理技术和农艺措施,注重安全科学用药。
项目组在茶园引入天敌资源—捕食螨、瓢虫和寄生蜂,实施“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技术;种植具有趋避或诱集活性的树、花、草等,利用“推—拉原理”进行生态调控,减少了茶园害虫暴发的频率,构建了茶园生态平衡系统。
合理施肥、合理使用免疫激活剂、合理采摘、强化修剪、冬季封园和茶园清洁等农艺管控措施,保障了茶园的安全生产。
诱虫灯与色板等物理防控技术,对茶园害虫数量的监控检测起到一定的作用。
利用静电喷雾器开展乙基多杀菌素、苏云金杆菌、茶核·苏云金和矿物油等辅助施药,具有较好防控效果的同时,可以省时25%,节水88.9%,节约用药50%,并将茶叶采摘的时间间隔期减少为3天,不但保证了嫩芽的安全采摘,而且也降低了农药残留的风险。
就这样,项目组“慧心巧手”为茶园织就了一个集成生态调控、农艺措施、生物防控、物理诱控以及必要时辅以生物农药和环境友好的绿色农药等技术措施的绿色防控网。
2012年至今,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团队开展了多项创新与集成技术的研究,前期示范引入捕食螨、异色瓢虫等天敌、安插数字化色板、人工强采等技术撒施,控制害虫基数,延缓爆发周期,保证春茶质量安全;后期通过人工修剪、乙基多杀菌素等高效安全药剂、静电喷雾、双流体雾化等高效施药技术相结合,防治效果达到70%-93%,有效控制害虫爆发,保障夏秋茶安全生产。目前已集成示范8.9万余亩。2016年示范基地茶叶质量安全检测结果均达到欧盟标准,11家企业2.5万亩茶园作为贵茶联盟成员,产品全部出口欧洲。
谈及我省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下一步的打算,宋宝安关注的始终是百姓的“口福”:“将扩大示范应用面积达200万亩,其中核心示范达10万亩,实现大面积的示范与应用推广,做老百姓愿意喝、喝得起、放心喝、买得到的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