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山区“一日三餐”里的教育扶贫
新华社贵阳8月24日电(记者骆飞)新学期即将开始,16岁的黄函也将升入初三。为了备战中考和体能测试,除了平时加紧学习外,她还需要改善饮食,补充营养。而学校结合营养午餐,对在校中考学子额外加餐的举动让她倍感温暖。
“我们要中考,又在长身体,特别需要营养保障。学校的营养午餐和额外加餐帮助很大。”黄函高兴地说,营养午餐花样多,每天吃的都不一样,有时比家里的还丰富。
黄函就读于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重新镇重新中学,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目前全校1200多名学生全部享受营养午餐,其中住校的497名学生吃住在校园,有“一日三餐”的保障。
“做好营养午餐是我们的重要工作,学校每学期都要投入几十万元,并且投入经费在逐年增加。”重新中学校长何雄说,中学的孩子正在长身体,规律、营养的饮食有助于他们健康发育,也让不少山区孩子上学不再挨饿。
在中国西部,不少贫困山区地处偏远,教学资源不均衡,很多农村孩子要步行到离家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中心学校上学,吃午饭成了大问题。在求学路上,曾经“饿一顿饱一顿”是一些山区孩子的生活常态,辣椒拌饭、开水泡饭的经历让人心酸。
2011年,中国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给覆盖范围内的农村在校生提供每人每天3元的伙食补贴,2014年11月又将这一标准提高到4元。通过实施营养午餐,不少贫困山区的孩子吃上了一顿热腾腾的午餐,有肉有蛋的饮食标准更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在中国西部地区,贵州、青海、四川、甘肃等省份都在大力实施营养午餐计划。日前召开的中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有针对性地实施贫困地区学生营养餐或营养包行动。
“营养午餐侧重营养搭配,每顿都是‘三菜一汤’,必须有肉,还配备时令蔬菜和水果。”何雄说,为了保障饮食安全,营养午餐从采购配送到端上餐桌,每个环节都责任到人,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最喜欢学校的木耳炒肉和排骨汤,尤其是各种蔬菜、肉类的丸子,特别可口。”黄函说,“在学校吃营养午餐,既规律,又营养,我都长高了很多。”
记者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谷硐中学看到,学校食堂严格划分出储存室、配餐间、粗加工区等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视频监控。“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除视频监管外,学校要求煮熟的饭菜必须留样。”校长周华说,作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吃住在校园,学习生活都有保障。
“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已成为贵州办学的特色。”贵州省教育厅资助办副主任罗忠勇说,通过大力推行膳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午餐共惠及了全省13万余所农村中小学校的400万学生。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共有29个省(区、市)开展了营养改善计划试点,13.7万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纳入实施范围,3348万名学生享受到营养膳食补助,实施规模逐步扩大。
[责任编辑: 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