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强力推进教育扶贫 阻断贫困代际相传
阻断贫困代际相传 人人享有出彩机会
——贵州省强力推进教育扶贫工作综述
坚持“补短板与促发展”相结合,创新实施“校农结合”,扩大城乡教育资源有效供给,积极推动高校服务产业革命工作;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率先在全国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营养改善计划实现两个“全覆盖”,深入推进职教精准脱贫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一直以来,我省始终坚持以教育脱贫攻坚统揽全省教育工作全局,在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补齐教育短板等方面下功夫,强力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补短板 扩大城乡教育资源有效供给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我省通过深入实施全面改薄等教育工程,不断加快扩增城乡各类教育资源。“十三五”以来,累计统筹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近300亿元,支持各地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800余所、全面改薄项目近3500所、城镇义务教育学校项目140所、普通高中学校项目260所。
教育资金和项目,持续不断地向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倾斜,让教育保障力度越来越大,贫困家庭子女上学的路径也越来越广——
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健康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实现全省所有乡镇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农村适龄幼儿可就近享受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和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根本性改善,实现农村中小学“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农村寄宿制学校基本满足学生在校寄宿生活需求;
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现全省88个县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
实施高中阶段学校建设,高中阶段教育跨越式发展,办学瓶颈逐步突破,基本实现初中毕业学生都能进入高中阶段学校学习;
实施高校新校区建设,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和贵州大学新校区基本建成,教育布局明显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快速拓展。
在2018年,我省提前两年实现全省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更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在西部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这也是继我省2009年实现“两基”后,贵州义务教育发展史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绩。
教育要真正惠及学生,还需要提高教师素质。我省通过大力实施“国培计划”、“特岗计划”等项目,着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特岗教师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的30.5%,实现了全省农村教师国家级培训全覆盖。据统计,自2016年以来,我省通过“国培计划”累计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园长28.7万人,招聘34631名特岗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幼儿园任教,为边远贫困农村学校补充优质师资。
易地扶贫搬迁教育保障是确保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重要内容,我省多渠道争取和统筹相关资金支持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建设,各地充分统筹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周边中小学幼儿园资源,全部保障易地扶贫搬迁户适龄子女就学到位,并采取市(州)本科高校领办安置点配套学校以及特岗教师招聘、引进、考调、跟岗、交流学习等方式,稳步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教学质量。
兜底线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按照“精准资助、应助尽助”原则,我省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阶段全覆盖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确保了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保障了其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兑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
2015年,我省率先在全国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向就读高中至本专科阶段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提供扶贫专项助学金和免(补助)学费、住宿费、教科书费等资助项目,全面开通“绿色通道”,保障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直接按资助标准免费无障碍入学。目前,已累计资助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72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53.72亿元,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及学生“获得感”显著增强。
2019年秋季学期,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省将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从寄宿生扩大到非寄宿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和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据统计,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65.07亿元,资助学生623.33万人次。
同时,我省营养改善计划实现了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两个全覆盖”, 彻底解决了农村学生在校就餐难问题。每年惠及农村中小学生超过380万人,惠及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超过80万人。
不仅如此,我省还通过“校农结合”助力营养改善计划,加快推动营养改善计划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贵州特色”农村学生营养改造计划升级版逐渐成型。
为全面提升贫困人口受教育水平,我省坚持把控辍保学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硬任务和脱贫摘帽的硬指标,作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检查验收的硬指标,切实推动控辍保学工作责任有效落实。通过明确县级政府控辍保学主体责任,落实控辍保学工作“双线”责任制和“七长”负责制,提炼总结控辍保学“五四”措施等,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劝返复学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在全国首家制定了《控辍保学劝返复学工作指南二十条》,针对各种辍学类型,逐一提出劝返安置措施并提供相关法律法规依据,指导基层教育部门和学校开展劝返复学,效果显著。
拔穷根 职教高教精准施策阻击贫困
职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的路径。我省自2013年起实施教育“9+3”计划以来,全省各级职业院校培养了大量学得好、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我省决胜全面小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2015年起,省教育厅会同省扶贫办挑选100所优质职业学校挂牌建设百校扶贫基地,面向贫困地区开办精准脱贫班,每年招生达万余人。
我省还通过开展职业教育服务“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战略行动,紧盯全省12个农村产业革命重点产业、10个千亿级工业企业、5个服务业共27个产业实际需求,构建职业院校空间布局结构调整和紧扣产业、错位发展的动态专业体系,全省54所职业院校入驻工业园区办学,职业教育与区域重点产业匹配度逐年提高。
助推脱贫攻坚,高校责无旁贷。我省高校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积极开展教育扶贫,建立健全振兴农村经济的人才培养体系,整合高校、政府、企业资源,积极探索具有贵州特色的高校助推脱贫攻坚和服务农村产业革命的新路径。
通过开展博士服务团、教授驻村、科技特派员、万人培训工程等帮扶行动,涌现出“牛教授”、“蘑菇教授”、“茶教授”等一批农村急需、农业紧缺、深受农民喜爱的教授服务团,他们将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到生产中去,将论文写在大地上,为当地百姓的致富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2018年6月,我省以服务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为基础,组织实施高校服务农村产业革命项目,打造高校专家团队、科学研究资源信息库,组建服务农村产业革命战略研究院,统筹全省高校全面开展服务农村产业,并遴选了111个高校服务农村农业产业科研项目参与全省农业产业革命。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培训农户11万余人次,培养培训农业科技骨干和农机人才5万余人次,带动地方政府经济增加收益约47亿元,带动4万多户农户脱贫致富。
按照“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的部署,省教育厅把创新开展“校农结合”工作作为深入推进全省教育精准扶贫的创新举措和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突破口,鼓励各地各校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创新。从2017年9月起,在铜仁、黔西南、贵阳、清镇职教城和黔南抓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5个阶段试点的基础上,在全省全面启动探索集团化推进“校农结合”工作模式,初步实现了学校后勤有保障、贫困人口有增收、食材质量有提升的多赢局面。
据统计,2017年秋季学期至2019年11月,我省各级各类学校食堂累计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达98.39万吨,采购金额达69.27亿元,带动了省内近4000个种植养殖基地发展,带动贫困人口42万余人增收,覆盖带动近百万群众发展生产。(记者 王雨)
[责任编辑: 刘菲 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