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志愿服务成为多彩贵州的文明“识别码”

07.12.2015  11:25

新房小早餐、新房图书室、新房多媒体……这些微公益项目,都是出自90后女孩李思缘之手。这些在李思缘看来无心插柳却柳成荫的项目,已经惠及贵阳市四所农民工学校学生。

为贫困大学生捐资、捐书,为孤寡老人免费拍照……是年逾86岁的省政府办公厅退休干部宋柯柄坚持的生活方式。他乐此不疲地说:“整个社会都在相互服务,只是分工不同。

90后女孩,86岁的老者,共有一个“闪耀的徽章”——志愿者。两个不同的年龄维度,拉伸出贵州省全民志愿服务的大格局。截至12月4日,贵州省共有实名注册志愿者195万人,年龄最大的99岁,最小的8岁。

贵州在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体制机制以及特色和品牌。”正如省政协原副主席、省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一届会长吴嘉甫所说,志愿服务是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平台,也是贵州构筑精神高地的重要抓手。

从“满天星”到组织化

延伸志愿服务“网络地图

我高中阶段就有做志愿者的想法,大学起正式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谈起自己的支教志愿服务经历,李思缘说给农民工子弟上课,她体会到了被别人需要的幸福。

时间回溯到十年前,甚至更长一段时间。那时贵州的志愿服务是一种“满天星式”的状态,各高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各地的志愿者组织等各自为政,零散地开展着志愿服务。

如今,在全省主要城市,在各种大型活动现场,以“绿丝带”“微笑小屋”等为载体的志愿服务已经深入人心,标识统一的志愿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和多彩贵州的文明“识别码”。

2014年3月,在省委的关心和要求下,省志愿服务联合会以“贵州省志愿者协会”为基础改造提升成立。形成了以省文明委为指导、省志愿服务联合会为主体、省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为依托、省青年志愿服务基金会为支持的“一委两会一中心”的工作架构。

这样一种工作架构,推动了全省志愿服务工作从部门牵头,上升到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宽泛的平台,更强有力的资源整合迈入新时期。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刘淇对“一委两会一中心”的工作架构给予充分肯定。他评价说:“贵州志愿服务起步早,基础扎实,志愿服务工作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省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以来,协调和指导各级各地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和升级——贵阳、遵义、安顺、六盘水、铜仁、黔南、黔西南等市(州)成立志愿服务联合会及70%以上的县(市、区)相继成立、改造、升级了志愿服务组织。

团省委书记涂妍认为,贵州志愿服务从“满天星”到组织化、社会化的发展历程,正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体现。“志愿者并不是指仅在网上注册的志愿者,所有参与过志愿服务的人,都应该是志愿者。我们弘扬志愿精神,就是让大家都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之中来,共同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和谐美丽。

把服务做出品牌

为志愿服务注入新内涵和活力

贵阳市青年路团省委办公楼三楼,是省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的办公地点。小小的办公场所里,几个年轻人正在紧张地做着编辑工作。

贵州志愿服务网”《贵州志愿者》双月刊、《贵州志愿者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志愿服务信息从这里编辑和传出。

志愿服务宣传矩阵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全省近200万注册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知识和理念能不能大力普及,对志愿服务工作能否深入开展非常重要。”在吴嘉甫看来,营造好志愿服务氛围,媒体的作用非常重要,要通过媒体不止让大家看到志愿者这道风景线,还要让更多的人也成为风景线。

如果说志愿者是风景线,那么“绿丝带”就是这道风景线的最醒目标识。无论是在整脏治乱、保护母亲河行动、植树造林现场,还是在社区服务、便民服务、助残助老活动现场,看见了“绿丝带”,大家就知道有需要可以找志愿者了。

微笑小屋”是贵州志愿服务的醒目品牌,它所承载的功能实际上是一线便民服务站点。目前全省建成“微笑小屋”达380多所,点亮了城市的微笑。

而全省范围内搭建的“找到啦”失物招领志愿公益平台联盟,通过全省各大中城市在失物招领等公益活动方面的通力合作,逐步形成了全省失物招领志愿公益合作网络。

志愿服务是城市文明的主色调,也是团省委向广大青少年倡导的一种生活方式。”团省委副书记徐锡广认为,志愿服务是青年群体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个人对人生、生命价值、社会的一种积极态度。

作为志愿服务的主体,青年们一直在行动,而且做出了贵州志愿服务的特色和品牌:

——服务基层发展,贵州省不断深化扶贫接力计划、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截至今年在基层服务人数累计达48600多人。

——服务大型赛会,累计招募10万余名志愿者,完成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酒博会、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等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工作。

——服务民生实际,全省摸底农民工子女学校5000所,结对近5000所,摸底农民工子弟数逾130万人,结对逾120万人。组织贵州青年志愿者应急救援总队2次赴云南鲁甸、景谷地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志愿服务,人是关键。志愿者够不够专业,直接影响志愿服务的效果。仅2014年以来,贵州省先后举办志愿服务业务骨干示范培训班11场,累计培训1400多人,夯实了志愿服务基础力量。

服务社会的最美“因子

志愿精神引领文明风尚

点开“志愿贵州”全省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所有注册志愿者的主要信息一应俱全,通过该系统可以准确检索出注册人数、年龄段、学历、政治面貌等信息。

针对这一志愿服务的“大数据平台”,吴嘉甫表示,今后将通过这一系统把每一个志愿者的服务记录下来,通过服务记录评选出星级志愿者。目的在于体现志愿服务和志愿者的荣誉感、神圣感和庄重感。

志愿者,社会的最美“因子”,在平凡的工作中诠释着爱和奉献的故事。故事中,袁章奎老师成立的袁老师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工作站,常常门庭若市,帮助不少青少年解决了心理问题。老党员宋柯柄因为年龄和身体原因,被婉拒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他因此而闷闷不乐……

平凡的故事,却闪耀着不平凡的光辉。

志愿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在弥补政府资源不足、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服务社会经济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对贵州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有着重要意义。

从目前的情况看,无论对志愿者还是志愿组织或是对支持志愿服务事业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志愿服务的氛围也只是“墙内开花墙内香”。

发挥好志愿服务的作用,必须发挥好志愿精神的价值引领作用”。针对志愿服务和志愿者的价值如何体现这一问题,吴嘉甫认为要通过适当的形式给予认可和鼓励,以此逐步壮大志愿者队伍和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

志愿服务是全社会的事,不能讲奉献的时候就想到志愿者,志愿者受损失的时候就不闻不问。”省志愿服务联合会有关负责人说,志愿者做志愿服务是需要成本的,我们在鼓励志愿者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时,也要力所能及帮助他们解决吃饭、交通等必要的成本开支。

志愿服务是公民参与社会事务的重要方式,志愿服务事业拥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建立和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应该成为一项公共政策,需要更多的制度和法律层面的支持。”省志愿服务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说。(许邵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