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扶贫搬迁让百万群众出深山奔小康
2016年,是贵州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战役打响的第一年。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贵州将对162万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其中包括13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加上2001年以来已经搬迁的104万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全省将搬迁260多万人口。
今年,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主要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5万人,其中第一批30万人,全部为50户以下、贫困率50%以上自然村寨,这些自然村寨主要集中在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三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第二批15万人,安置点已全部开工建设。统计下来,这一年时间,全省各地建设项目达到555个,3900个自然村寨迎来整体搬迁。
截至目前,全省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住房主体工程完工8.92万套,占年度计划10.96万套的81.4%,其中第一批项目6.91万套,已入住1.3万户5.56万人,可实现春节期间全部入住的目标;第二批项目2万套,预计明年5月份全部入住。
不花钱,几辈人的搬迁梦终于实现——
贵定县云雾镇关口村破瓦组一处山坳,新栽种的树苗吐出绿叶,这个地方曾经是个布依族村寨——腰箩滩。
60岁的岑光宗告诉记者:“岑家在这个山坳里住了六七辈人,世世代代都想搬出大山,搬家的钱从哪里来?搬出去靠什么为生?这个难题难住了岑家几辈人,从今天开始,算是彻底走出去了!”
贫困户搬迁,首先遇到的难题是钱。
为了帮助贫困户顺利“挪穷窝”,贵州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实施了差别化补助和奖励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住房补助2万元,非贫困人口人均住房补助1.2万元;签订旧房拆除协议并按期拆除的,人均奖励1.5万元。
为了防止贫困户因搬迁负债,贵州还制定了建房标准红线:城镇安置的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农村安置的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
各个移民安置点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建设成本,大多数移民安置房成本每平方米控制在1100元到1300元之间,加上简单的装修,基本做到了贫困户不花钱便搬进新家。
接踵而来的难题是,如何让搬出的群众留得住、能致富?
为了搬迁群众有岗位、能就业,贵州探索创造了城镇安置、产业园区安置、旅游服务区安置、农民新村安置、插花安置、投亲靠友等多种安置方式。
惠水县经济开发区明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贵州省2016年首批建设的安置点,目前已完成房屋建设1095套,搬迁32个自然村寨586户2461人,其余的搬迁户将于年底全部搬迁入住。
明田安置点是典型的产业园区型安置小区,地处惠水经济开发区核心区,目前开发区入驻的244家企业,已有185家投产,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89家。已搬迁的群众中,有358人在企业就业,496人外出务工,25人自主创业,实现了户均1.5人以上就业。
另一方面,针对部分搬迁群众文化水平低、技能缺乏,年龄偏大,难以就业的问题,各地也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解决,对难以在非农岗位就业的搬迁群众,除了提供公益性岗位和农业园区就业岗位,各地还在“三块地”上做文章,通过资源盘活闯出一条发展之路,让搬迁群众两边都有盼头。
“三块地”是移民群众原有的承包地、林地和宅基地。惠水县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就将搬迁群众承包地、宅基地、林地流转后用于退耕还林、生态修复或发展农业生产,使群众不但能拿到流转费用,将来还能从中分红。
百里杜鹃管理区大水乡高潮村平寨组移易地扶贫搬迁民安置点,也在“三块地”上做足文章,搬迁群众充分利用承包地、林地和拆迁后的宅基地,组织合作社,发展养牛、方竹种植、仿野生食用菌栽培和烤烟种植,拓宽增收渠道。(记者樊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