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把绿色优质农产品卖出好价钱

27.07.2020  16:24

把绿色优质农产品卖出好价钱

——贵州着力打通特色优势农产品“田间地头”与“市场端头”迎接产销旺季

  7月14日,威宁自治县天高云淡,天气凉爽。

  草海镇中海社区的蔬菜基地里采摘正忙,绿菜成畦,人头攒动,一眼望不到头。

  威宁自治县是贵州23个蔬菜产业重点县之一,名列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云贵高原夏秋蔬菜优势区产业重点县。今年以来,威宁把蔬菜产业作为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主导产业,种植40余万亩。

  盛夏,正是威宁蔬菜的采收旺季。最近,平均每天有2300多吨无公害冷凉蔬菜,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国家。

  7月16日,“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产销对接体验店”开业。省农业农村厅免费拿出贵阳市中心办公区一楼的11间门店,展示销售除贵阳以外8个市州的名优农产品,实现“9+3”县(区)和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全覆盖。

  省农业农村厅“专业带货”,一时间门庭若市。

  今年以来,贵州茶叶、食用菌、蔬菜、牛羊、特色林业、水果、生猪、中药材、刺梨、生态渔业、辣椒、生态家禽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对照“八要素”全产业链补短板强弱项,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六个转变”。

  生猪产业全力稳产保供,上半年生猪存栏1188.29万头、出栏898.05万头,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预计年底可恢复至常年水平;水果产业聚焦“4+2+N”优势树种,以百香果为重点,扩面积、调结构、强龙头、抢市场、带农户;牛羊产业抓饲料促规模、抓屠宰促加工、抓市场促销售,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一场场战役连续打响,一场场胜利持续收获。

  一头瞄着“田间地头”,一头瞄着“市场端头”。产销对接,始终是贵州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发展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关键一招。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再次强调,要对照“八要素”全产业链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千方百计把绿色、优质农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

  当前,我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大量农产品正在集中上市,全省各地正在千方百计把这些绿色、优质的农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

  从种难卖难到产销两旺

  自2018年初提出在全省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以来,贵州加快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刚开始,有的地方有顾虑,还没种下去,就担忧卖不出去怎么办。

  共识形成,贵州选择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集中打造。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茶叶、蓝莓、李子种植面积全国第一,辣椒产加销规模全国第一;薏仁米、猕猴桃、火龙果、刺梨、百香果、太子参规模名列全国前三,食用菌等产业迈入全国第一梯队。

  产业有了规模,“卖得俏”更是实现增收的关键。黔货要出山,交通和冷链物流是基础。

  2019年,贵州全面建成7.87万公里“组组通”公路,全省冷库库容累计建成160万吨,冷链运输车辆达到1420辆。“出山”路径全面打通,物流短板正在补齐。

  接下来,畅通市场渠道,需要主动出击。

  7月3日,贵州空心李产销对接会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举行。省水果专班、省供销社组织首杨水果、贵农优选、贵州冷投、京东物流、永辉超市等经销商,走进沿河空心李种植基地,看果园、品李子、提建议、签订销售协议……

  这是省水果专班今年以来的工作常态。4月樱桃、5月枇杷、6月蓝莓、7月李子……水果熟到哪里,就把客商带到哪里。

  干净黔茶,全球共享。7月24日,贵州茶产业推介会在甘肃兰州举行。黔甘两省签约20个贸易类采购项目。5年前,黔茶第一次到兰州推介时,在这里还没有一家经销商。如今,不少茶企纷纷在兰州开设了销售旗舰店、专卖店,黔茶在兰州及西北市场的份额稳步扩大。

  线下产销旺,线上再发力。今年受疫情影响,“直播带货”成为新时尚。近日,关岭自治县县委常委、副县长石藩在“爱心航空·寻味贵州”直播间推介当地优质农特产品,一小时直播中销售金额14万余元;遵义市38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起网络销售平台……

  7月盛夏,辣椒渐红。

  7月18日,第5届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网上辣博会启动。网上辣博会将利用“互联网+”“买辣网”进行展示展销、线上交易和宣传,打造“永不落幕的辣博会”。线上热火朝天,线下厉兵秣马。遵义虾子,中国辣椒城,3000多辣椒经纪人摩拳擦掌,备战即将到来的产销高峰。

  遵义市辣椒商会会长陆久彬很是自豪:“地球上的辣椒,基本上在中国辣椒城都能买得到。

  从“种难卖难”到“产销渐旺”,全省各地各部门主动发力产销对接。从“田间地头”到“市场端头”,精准出招,一招一式皆有章法。

  黔货出山,势头正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5个月全省农产品累计销售473万吨,销售额达173亿元。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今年5月11日,“纳雍土鸡出山大会战启动仪式”在广州举行。广州市消费扶贫联盟为纳雍生态土鸡销售搭建平台,助力纳雍生态土鸡出山。

  纳雍县借助广州市天河区对口帮扶东风,通过广州协作办牵线,与优生活(广州)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中洲农会共同签订3年销售1.8亿元的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让纳雍“滚山鸡”滚滚向前。销路解决了,纳雍县通过组织未脱贫群众分散养殖、集中收购、引导就业、组织外销等方式发展“滚山鸡”养殖,直接惠及10492户未脱贫户,带动就业500余人。

  这其中的法宝,正是建立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把农民紧紧“”在产业链上,告别“单打独斗”,抱团共同发展,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威宁自治县么站镇联合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村社一体化发展合作社,把村民零散的土地流转出来,将利润的70%用作社员分红。村民晏荣昌在合作社基地当管理员,每月工资2500元。通过合作社带动,他还种了2亩白菜,第一茬就卖了15100元。他说,合作社带头,销路不愁,干起来有奔头。目前,合作社已吸纳177户农户入社,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全覆盖。

  在安顺,依托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带动中小养殖场(户)、合作社发展生猪产业等方式,推动实施“大场带小场”、补栏空栏实施计划,仅4月份就完成21个空场补栏,为生猪补栏复养保驾护航,让养殖户更有安全感。

  在遵义,由企业负责土地流转、辣椒品种选定、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协调有机认证以及年度分红;合作社负责集中育苗、组织生产管理、实施有机种植、集中田间收购、烘干以及劳务工资发放;农户在合作社的统一管理下,参与种植和采收。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在遵义及周边县区发展辣椒基地近30万亩,带动近20万椒农种植辣椒致富增收。

  用好产业发展共同体,做好产销对接,产业能壮大,企业能发展,农户得收入。2019年,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累计带动112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截至目前,贵州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经营主体已有25845家、农民合作社70313个。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

  农村产业革命深入推进,深刻地改变了贵州农业“样样都有样样都不成规模”的历史。成规模的农产品,为贵州发展食品加工创造了条件。

  吴传亮和妻子顾贵菊,是赫章县第一代核桃经纪人。2005年,吴传亮夫妇到深圳打工,发现当地人喜欢吃赫章核桃。于是,他们便做起了买卖核桃的生意。2007年到2015年,他们每年在深圳销售的核桃都在200吨以上。

  2015年,吴传亮回到赫章成立公司,一边生产枣夹核等核桃加工产品,一边搞电商销售。吴传亮惊喜地发现,从原料到成品,核桃价格涨了近3倍!

  见微知著。于是,贵州发力单一种植养殖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由“卖得好”倒逼精种、精养、精管、精收,向产业链要效益。

  围绕12大农业特色产业,贵州加快培育、引进、集聚了一批食品生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

  2019年,广药集团旗下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进军贵州刺梨产业,推出“刺柠吉”复合果汁饮料。当年,刺柠吉系列产品销售额超1亿元,2020年销售目标5亿元。目前,刺柠吉生产线主要布局在贵州惠水基地,日产能达到50万罐,解决当地群众就业180人。

  梵净山下的江口县,矢志打造“中国抹茶之都”。作为茶的衍生品,抹茶搭乘“一带一路”快车,远销欧美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贵茶集团以江口为核心,在全省建设抹茶专属茶园3万亩,建成碾茶生产线50条。

  毕节市积极发展认定养殖、种植、旅游观光等家庭农场760家,实现年经营收入超4亿元。家庭农场的发展实现了上联市场、下联农户,融产供销于一体,搭起了农民与市场的桥梁。

  贵阳市则集中力量建设以茶叶加工为主的开阳台湾农产品加工园区、以食用菌加工为主的清镇农业加工园区、以猕猴桃加工为主的修文果蔬加工园区,和以奶制品为主的清镇奶产业园区。

  一产提质,二产提效,三产带动。贵州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上狠下功夫,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让农产品最大限度贡献“真金白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农村产业革命,正在让贵州农村发生历史性深刻变化。(记者 刘莹 陈毓钊 金忠秀)

[责任编辑: 吴雨 栾小琳]